《當先生的實驗室》- 我的視界

  1. 1
  2. 2
  3. 3
  4. 4
  5. 5
  6. 6
  7. 7
  8. 8
  9. 9
  10. 10
  11. 11
  12. 12
  13. 13
  14. 14

[每日一圖]2007.12.16

2007-12-16T03:25:41Z

花見小路

[環境]
花見小路可說是我對祇園的第一印象,之前提到我對祇園的瞭解,都源自村上紀香的漫畫「龍」,而我在2005年到訪時,第一印象就是入夜後的花見小路。這一回我在夜晚跟白天,又來到了花見小路。其中要離開的這天,因為想品嚐「祇園きなな」的冰品,所以又重回祇園町南側這一端的花見小路。

[構思]
這是從四條通轉進花見小路後的第一個叉路,我對祇園的熱鬧印象,都源自於這裡。在白天看不到妝點的路燈,但仍能感受到町家建築的風格,以及這條花見小路的 風貌。我利用廣角端,讓這街口的一端,可以完整的記錄下來,透過房屋的延伸一方面可以帶出景深,另一方面也能讓視線有延伸的焦點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15

2007-12-15T01:03:33Z

鴨川上的蒼鷺

[環境]
2005年到京都時,對於鴨川的印象僅止於搭公車時,從小小的窗外看到有點斑駁的橋樑,橫跨在一條有點墨綠的河川上。2007年再度訪問京都時,終於有時 間好好的看看京都,我騎著自行車沿著鴨川河畔前行,看著河畔旁的建築、蔚藍的天空,與河水的到影相映成趣,心中真的很羨慕一個都市裡能有這樣一條河流。

[構思]
鴨川在二次大戰前經過整治,雖然是以景觀的設計為主要考量,但整條河川的生物型態並未因此而改變。目前鴨川隨處可看到紅嘴鷗、雁鴨、黑鳶、白鷺與蒼鷺在覓 食,從河畔旁還可看到許多的魚群悠游在河中。我看到一頭蒼鷺立在淺水處覓食,看牠不怎麼怕人,就連同河面的倒影簡單的構圖後,用長焦段拍下了這張照片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14

2007-12-13T15:57:36Z

京都車站

[環境]
在京都的最後一天,天氣時雨時晴,這讓騎自行車的我,實在懶得因此去多買一件雨衣。等到歸還自行車,準備回到京都車站搭車前往關西空港時,天空又是一片湛藍,對於快速變化的天氣,我也只能隨性一點看待了。

[構思]
要離開京都時,在車站裡繞了好幾圈。我從後方的入口進入,但一直找不到能快速到達月台的路線,主要是我身邊有一大箱行李,要跟車站的人潮擠手扶梯實在很不 方便。在我終於找到有電梯的通道之後,經過了鐵道上方的長廊。這長廊採用大幅的落地窗,因此可以看到鐵軌與車站建築的外觀。我很喜歡這一類的畫面,因此簡 單構圖之後,就拍攝下來。這種前景與背景的幾何構圖,可以較不注重建築的水平或垂直線,簡易的構圖都會有不錯的畫面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13

2007-12-13T00:46:02Z

哲学の道

[環境]
哲學之道沿著這條琵琶湖的疏水分流渠並行,從銀閣寺端一直延伸到若王子神社這一端,全長有兩公里,因西田幾太郎經常在這裡散步而聞名。哲學之道除了河邊旁鋪著石坂的步道外,旁邊還有一條碎石子鋪成的車道,我就從南禪寺那端騎著這車道,走完這美麗的小徑。

[構思]
疏水分流渠的兩端都有商店,在步道另一端的商店每隔一小段,就有小橋銜接起兩邊的交通。我在某座小橋的另一端觀察時,看到蜿蜒河道,以及路邊休閒椅上的遊客,形成一幅特殊的畫面,於是隨手拍了下來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12

2007-12-12T00:36:47Z

京料理

[環境]
京都市裡遍布了許多的河川,這種特殊的地形也產生了許多特別的景觀跟風情。我在哲學之道散步時,發現了這間靠近南禪寺端入口的京料理店。商店位在河的另一邊,但用了一座小木橋銜接起來,感覺別有一番古樸的風味。

[構思]
原本我並沒有注意到這間京料理店,後來看到兩個外國人在門前探頭探腦,我才注意到它的存在。我想拍攝這座木橋與京料理店之間的關係,於是將焦聚限縮在橋跟商店門口的範圍裡,用矩陣測光的方式拍下這張照片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11

2007-12-11T00:19:45Z

東豐舒馬克

[環境]
假日偶爾會到東豐自行車綠廊去走走,這條由廢棄的鐵道改建而成的自行車道,沿途都是自然的田野風光,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蔚藍的天空,可以說是中部地區騎乘自行車的推薦景點之一。因為自行車道帶動了周邊的繁榮,除了許多的商店跟攤販林立外,也多了一些遊樂設施的新玩法。東豐舒馬克的Go Kart賽車,就是這地區的新興活動。每一回到這邊開了十分鐘的賽車,就真的像是F1賽車般,感覺比玩電視遊樂器真實多了。

[構思]
通常在玩Go Kart之前,現場的工作人員都會描述操作的方式,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。我在等待下一場進場的空檔裡,順手拍下了即將出發的這一組車隊。這一類的場景,我 喜歡用長焦段來拍照,一方面可以去除掉不必要的周遭元素,另一方面又可以將焦點擺在我們關注的區塊裡。相機長焦段這種模式的功能,就是我們一般視野裡很難 達成的。善用焦段的改變,可以拍出有別於平時的視野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10

2007-12-09T16:55:10Z

千本鳥居

[環境]
千本鳥居是伏見稲荷大社的著名景點,在最前方的千本鳥居這一小段路上,擠滿了拍照留念的遊客,我想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後面還有一整座山,通通都是鳥居哩!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內,因為光是在前面這裡,為了等人潮散去,我就花了整整十五分鐘在等待哩!

[構思]
鳥居的正前方與背面最大的差異,就在於背面會列出捐贈單位的名稱與日期。我比較喜歡拍攝有字的這一面,一方面可以讓焦點沿著文字來移動,另一方面整體的空 間感也比較具體。在一整排的鳥居裡,照明並不充足,使用手持拍攝時,測光、光圈跟焦點的搭配,需要特別注意。當然使用腳架可以解決許多問題,不過遊客多的 時候,就不太方便。這裡我選擇的構圖方式很傳統,我只是想表達出鳥居的空間感而已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07

2007-12-07T07:08:18Z

香港國際金融中心

[環境]
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目前我最喜歡的香港商場,雖說海港城商店數量遠多於這裡的商家,但寬闊的空間跟良好的視野,是我很喜歡這裡的原因。

[構思]
在搭乘電梯時我看到窗外港口邊的城市景色,因為畫面很漂亮,因此我就隨手拍了下來。在這種以窗外景色為主題的場景裡,通常要注意的還是曝光的問題。我將測 光的範圍選擇了窗外的景色,如此可以避免因室內場景過暗,導致拍出來的照片過曝。由於遠景才是主題,近端的室內元素就成了配角,因此特別讓室內場景保留細 節,但沒有特別調整亮度,這樣可以讓主體的注意力增加,但畫面四周也能保有一定的延伸性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06

2007-12-06T02:38:11Z

Wellington Cable Car

[環境]
從市中心搭乘纜車上山,整個區間的時間不到十分鐘,沿途可看到Victoria University、Kelburn Park與威靈頓市區,整個海灣的美景盡收眼底,真的是美麗極了。

[構思]
我在下了纜車之後,在纜車月台旁拍了幾張照片。在不同的城市裡,都會有纜車的設施,而纜車本身就是一種故事性十足的題材,所以成為許多人喜歡拍攝的目標。 這張照片在構圖上雖然是以纜車為焦點,但實際上想呈現的是圍繞在纜車周圍的元素。想突顯哪一種主題,可以透過纜車佔有畫面空間的大小,帶出我們想表達的情 境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05

2007-12-05T00:40:48Z

八寶玫瑰鏡糕

[環境]
回民一條街就位在西安的鼓樓與北院門旁,這一條短短的鬧街,有點類似我們鹿港的市集,兩旁是仿古的建築,這一早我到這邊來時,多數的商家跟攤販都還沒開張,路上有點冷清,但看著斑駁的石版街道,仍能想像熱鬧時的光景。

[構思]
這個八寶玫瑰鏡糕的小攤子,販賣的是西安的名品小吃。八寶玫瑰鏡糕的原料是糯米粉,將這糯米放進特製的蒸籠裡,蒸好之後再灑上花花綠綠的糖粒、芝麻與花 生,就成了色彩鮮豔的美食小吃。我路過攤位時,恰巧遇上這媽媽準備停下來買玫瑰鏡糕,我將焦點擺在後方的小朋友上,透過蒸籠冒出來的蒸汽,跟小朋友期待的 臉,成了一個有趣的畫面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18-70mm Nikkor f/3.5-4.5G ED

[每日一圖]2007.12.04

2007-12-04T05:38:06Z

Wellington Cable Car Museum

[環境]
在威靈頓的纜車博物館瀏覽時,可以看到纜車的製作過程,以及博物館內的收藏,在退役時重新製作車廂外觀的記錄。在威靈頓市區內,要前往纜車博物館相當便利,只要在山腳下搭乘纜車上山,就可以到達,同時旁邊還有一個超大型的Wellington Botanic Garden,可以繞上好久哩!

[構思]
Cable Car Museum裡面有許多的場景,都可獨立成為一個個的主題。除了展示的纜車之外,這裡的建築結構本身也很有特色。由於博物館是依山形地勢而建造的,因此從 纜車入口處進入一樓,內部的展示館還可以再往下一層樓。我在往下的空間裡,看到這個角落相當有意思。這個俯角的視野,較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,因此 我從上方拍攝,去呈現另一個角度的空間感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03

2007-12-03T13:43:43Z

手震

[環境]
這週六阿波幫我辦了一個Party,地點選在誠品信義店B1的誠品酒窖(金色三麥),而這已經是這個月我第二次到金色三麥聚會了(另一次在台中)。原本我只想低調的找三、五個人聊個天,沒想到有這麼多人捧場,實在很不好意思。人一多就很難顧到所有的人,對於招待不週的部分,實在是感到很抱歉啊!

[構思]
通常在某些聚會的場所,都會有光線不足的問題。雖說這部分可以用閃光燈來解決,但有些時候為了怕干擾到他人,只好將ISO開到最高,儘管如此還是會遇上曝 光不足的問題。有些時候我們會將相機舉高,從上方拍攝一些當下環境的動作,對於舊款的數位單眼來說,並沒有LIVE VIEW,這時候會遇上無法對焦同時也會產生畫面模糊的問題。有些時候我會刻意保留這些模糊,但能表達出畫面人物神情與動作的照片。這時照片的主題,就會 從這些細節來產生故事性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2.02

2007-12-01T02:19:38Z

玉山大明神

[環境]
還沒拜訪過伏見稲荷大社之前,我一直以為千鳥居只是這 裡一小部分的場景,結果等到自己登山瀏覽時,才發現稲荷大社盤佔了一整座山,連帶的千鳥居也遍佈整個山區。這讓我自己覺得在千本鳥居前,拼命等遊客散去的 空檔拍照,實在是有點好笑。感覺似乎是只看到一片樹葉,而沒注意到整片山林啊!由於事前不知稲荷大社這麼大一間,所以只安排一小時的時間遊覽,下回應該多 安排點時間,走完整個稲荷山的。

[構思]
從本殿要前往千本鳥居時,途中會有一小段爬坡,我在樓梯的底部往上望去,看到這玉山稲荷社,我覺得整個景色有點柳暗花明的感覺,因此利用105mm的定焦 鏡,拍下這畫面。在構圖時我利用淺景深的方式,讓右上方的樹葉,以及後方山林陽光照射的區域,形成了前景跟背景。而焦點直接擺在玉山稲荷社的玉山大明神匾 額上。藉由這個簡單層次的架構,來記錄我在這場景裡所經歷的感覺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2.01

2007-12-01T02:02:52Z

繪馬與千紙鶴

[環境]
祈福繪馬是神社裡常見的一種景觀之一,在伏見稲荷大社這邊的祈福繪馬,除了繪馬本身,還會有一長串的千紙鶴加掛在下方。自從藝伎回憶錄裡以千鳥居當作場景之後,知道伏見稲荷大社的人就更多了。到伏見稲荷大社其實很方便,從稲荷站下車,一出車站就可以看到稲荷大社了,原本我還以為它位在深山僻野裡呢!

[構思]
多數時候拍攝繪馬我都喜歡用廣角端來取景,一方面會有幾何的效果,另一方面也能表現出繪馬集結的那種場景。這一趟到稲荷大社,這裡的繪馬似乎剛整理過,因 此除了繪馬數量不夠多之外,就連祈福的千紙鶴也只有見到這一串。於是我選擇用105mm的定焦鏡,交焦點擺在紙鶴串上,拍下這局部的照片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1.30

2007-11-30T02:13:39Z

Queens Wharf

[環境]
The Loaded Hog用完餐後,我到Queens Wharf周邊散步。前方遠處的建築物就是蒂帕帕博物館,而右手邊的碼頭步道有小艇的租借處,而近端的這些就是小艇跟帆船的港口。夜晚的港口邊有一種特殊的氣氛,伴隨著陣陣的海風,讓人的思緒跟著飄啊飄的~光是靜靜的坐在港邊,發抖的看著這一幕,都是一種享受。

[構思]
現場的光線不足,在沒有攜帶腳架的情況下,我只好就近找固定處,然後想辦法穩定相機,好進行長時間的曝光動作。通常在過暗或過亮的地方,測光都會有誤差, 一般曝光補償都有所謂白增黑減的概念,意思是指對於反射光過多的地方,相機會誤判導致曝光不足,反之在過暗區域相機也容易誤判,導致曝光時間過長,因此才 有所謂白增黑減的口訣出來。這場景裡也會有類似的問題,當相機測光發現光線不足時,曝光時間會增長,雖然暗處部分會因此而較清晰,但光源的部分通常都會過 曝,且整張照片的雜訊會過多。因此我在拍攝這類照片時,習慣將測光區域鎖定較亮的區塊裡,盡可能維持畫面裡暗部細節,但不過曝。而這張照片做過曲線調整, 讓整體的畫面能明亮一些,但盡可能維持現場的風貌。過於璀璨的照片雖然美麗,但跟我的記憶不相符啊!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29

2007-11-28T16:39:52Z

嵐山嵯峨野トロッコ列車

[環境]
嵯峨野觀光小火車只行駛在嵯蛾車站與龜岡車站之間,這條觀光火車的路線全長約7.3公里,單趟行駛大約要二十五分鐘的車程,這路線有別於另一條JR的鐵道,觀光路線沿途大約有兩段曲折穿梭在保津峽山谷之中,與旁邊的保津川相互呼應,一年四季裡都有美不勝收的景色可以觀賞。不過冬季時遊客較少,我猜想應該是太冷的關係。

[構思]
我在嵐山車站下車時,列車停留的時間稍長,於是我趕緊跑到月台的最前端,想要拍下這漂亮的火車頭。由於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拉開距離,所以就算用18mm 端,也只能拍下車頭與第一節車廂的前半部份。趕時間的拍法,有時候很難注意到構圖的微部細節,像畫面中旗竿部分就已經太接近邊緣。將這張照片分享出來,也 提醒自己拍照之前,都應該做好事先準備的工作,包含預先構圖、相機設定值的細部調整......等。這就像是常聽到的一句俗語:「機會,是留給準備好的 人。」好的畫面,也是如此啊!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27

2007-11-27T00:20:04Z

鹿

[環境]
在準備離開奈良公園時, 在路邊看到了這頭年紀較大的公鹿。一般在公園裡,鹿似乎是成群在一起行動的,我從網路上查詢,不同鹿種群居的習性也不相同。我在這邊觀察到的多是五、六頭 鹿群聚在一起。這頭公鹿吸引我的地方,在於牠頭上的鹿角,一路上我看到的公鹿雖然也都有角,但大多只到第二層,這是唯一一頭長到第三層的,而且體型相當龐 大。我看到牠獨自在人行道邊邊睡覺,在不打擾牠的情況下拍了這張照片。

[構思]
一般來說,動物跟小孩是最難拍攝的主題之一,不過靜止狀態就好辦多了。為了避免驚擾到這頭公鹿,我小心翼翼貼近到牠的旁邊,想找到較好的位置來拍攝。不過 左方的行人來往穿梭,右方的角落又太過陰暗,迅速的觀察了幾個角度,都不太合適,最後只好從這方向,拍下了這張照片。雖說一直擔心驚擾到牠,但牠可是老神 在在,完全不理會旁邊的行人跟吵鬧的汽車聲哩!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26

2007-11-26T02:23:15Z

一保堂

[環境]
古書と茶房要前往豆水樓的 途中,我憑著大概的方向感以及一張簡單的地圖,在市內的街道巷弄間穿梭。後來不知怎麼的,又走到了寺町通。我對這條路有印象,是因為上一次來訪時從京都御 所離開時,也走過一小段寺町通。時隔兩年,卻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。寺町通接近二条通的這個區域,有很多特色的店家,包含賣各類紙材的紙藝店,專門收藏古書 的二手書店,還有畫面裡這間從1717年開業至今的一保堂茶舖。我在旅遊書籍上看過一保堂的簡介,但沒想過會在路上遇到它,於是也在這邊參觀並買了些煎茶帶回台灣。

[構思]
我問了店內的服務人員能不能拍照,招待我的先生很熱情的說沒有問題,於是我就放心在店裡走動,尋找合適的角度。不過店內的客人一直很多,為了避免干擾到其 他顧客,因此能選擇的角度有限。我選擇這個側邊的角度,雖然無法拍到正面的各項商品,但可以避開採買的顧客,也能記錄下店內營業的一個狀況。一開始走進茶 舖時,我都還以為進了傳統的中藥舖哩!這場景的問題也在於光線分佈的狀況,我也是利用不同的區域來測光後,連續拍了兩、三張照片,最後選了這張出來分享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24

2007-11-24T02:00:50Z

烏日高鐵站

[環境]
往常搭乘高鐵都是因為商務的需求,因此通常都是搭乘最早的一班,每一回要提早從家裡出發到高鐵,總是有點晃神晃神,而到了高鐵車站時,周邊的商店也還沒 開,有幾次我將車子停在車站大樓下方的停車場,從台北回台中後,因為商店都開門了,這時我反而忘了該從那個出口到樓下的停車場,因此前幾次的經驗,回程的 時候都是在找自己的車子。這一次搭乘的班次時間很充裕,所以還有機會在「樂雅樂」享用了早餐,順便拍了幾張照片。

[構思]
會拍下這個畫面,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門口的那一個時鐘。這麼大的一個時鐘雖然並不是很稀奇的一件事,但在車站的場景裡,感覺特別有故事性。對於車站、航站或 碼頭來說,時鐘是個很重要的元素,不過目前4B這一邊的入口,平時並沒有太多旅客,我選了一個時鐘面較不反光的角度,但下方玻璃門卻可以有場景反射的位 置,拍下這張照片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23

2007-11-22T13:32:46Z

威靈頓海灣

[環境]
在參觀Te Papa博物館的時候,我從Bush City的區域,拍下了這個角度所看到的海灣風情。儘管在威靈頓的時間較為充裕,但也還沒充裕到可以繞著海灣慢跑一圈。明年到紐西蘭南島旅遊,特別在皇后 鎮停留五天,我想到時候應該會有時間,讓我慢慢體會一下當地悠閒的生活步調吧!

[構思]
這海灣的場景,本身就有很好的構圖條件,海灣本身有一個三角形的範圍,這將場景切割成四個部分,前景的海岸道路,海灣本身,遠方的玻璃之城,加上湛藍的天 空,構成了一幅有趣的畫面。原本還擔心前景太為單調,後來發現陸續有人經過,於是我在這位先生慢跑到我想要的位置後,按下了快門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22

2007-11-21T13:29:00Z

台灣高鐵列車

[環境]
雖然已經搭了高鐵多次,但只有一次用Natura Black拍過月台上的照片,這一次剛好有攜帶單眼相機,於是在列車進站的空檔,趕緊拍下了車頭的照片。

[構思]
列車進站停留的時間並不長,因此我在列車抵達之前,就先做好測光的動作,對於車頭來說,如果有大片反光的面積,會造成曝光上的一些誤差,因此可以利用包圍曝光的模式,來取得較佳的曝光組合。另外在構圖部分,為了避開後方趕上車的民眾,因此將後半段的部分全部裁掉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20

2007-11-19T12:52:20Z

前往南禪寺

[環境]
南禪寺前方的這條道路,帶給我很不一樣的感受。應該說,京都的時間我逛過不少的神社或寺院,多數都有共同的感覺,唯有在這邊的時候,感受到截然不同的風情。我猜想寬闊的柏油道路,以及兩旁的住宅,應該是帶給我這種感受的最大因素。

[構思]
原先我只是單純想模擬前方跑者的視野,於是準備在自行車上隨手拍下這畫面。但擔心對焦點問題,以及畫面晃動的可能性,因此我考量了光線還足夠,所以將光圈 設為8,同時讓對焦點盡量為持在畫面中央,從自行車上拍下這張照片。我只是簡單的記錄下,這場景所帶給我截然不同的感覺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9

2007-11-19T00:32:52Z

高鐵入口大廳

[環境]
平日搭高鐵多 是因為商務行程,這個假日因事要北上,由於是當日來回不想開車,也不想因車程耗上四個多小時,所以後來還是選了高鐵。我的行程一直都是從台中、台北來回, 所以也沒參觀過其他地區的車站,不過心裡總是覺得高鐵烏日站真的很漂亮。對比到台北的高鐵車站,每一回搭車,小小的候車室總是擠滿了出站與進站的人,這落 差真的太大了點。

[構思]
平時因工作需求來搭車,自然沒什麼心情拍照。這一天雖然也帶著相機,但一整天下來也不過拍了六張照片。我很喜歡從這一個角度望向車站的入口,總覺得很有國 際機場的味道。我將焦點擺在前方的車次資訊看板上,然後讓右邊天花板垂下的指標彼此能夠錯開,成為漸層式的關係。另外我特別等候了一下,清開了前方的人潮 後,好凸顯左前方地板的反光,表現整個空間對應間的感覺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8

2007-11-18T01:35:10Z

南禪寺前

[環境]
騎自行車要前往南禪寺的時候,沿途遇上好幾個路段正在施工。施工的工作人員對於行人或自行車都相當有禮,還會熱心的指揮前進的路線。我在要進入南禪寺的入口處,看到有人在拍我剛剛經過的人造噴泉,於是也停下自行車跟他們一起同樂。

[構思]
我自己對於這個場景並沒有太多的感覺,因此我將焦點擺在兩位拍照的小姐身上,原本在構圖的角度上希望能切正一點,但因為人物太過平整反而會遮到她們手中的 相機,所以我找了一個可以露出相機的角度,拍下了這張有趣的畫面。對於穿著古典的服飾,然後使用現代化的科技產物,對我來說才是一件有趣的事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7

2007-11-17T05:39:52Z

巧遇

[環境]
花見小路與四条通交叉的周圍路段,在不同的時間點裡將這個區域切割成幾種不同的世界。在白川南通、新橋通與花見小路通這些區域裡,黃昏時刻可以看到許多藝 伎在巷弄間穿梭,準備到茶屋開工。但晚一點快到凌晨時,路上則看到穿著華麗的小姐們,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,群聚在這邊。由於兩年前並沒有感受到這樣的風 情,這一趟的旅程還真的是大開眼界。

[構思]
最後一天要離開京都時,我對於新橋通與白川南通這一帶一直念念不忘,於是騎著租來的自行車,再望一眼柳樹垂映的石阪路。這時巧遇一位攝影師正在拍攝藝伎的 照片,於是我也在旁邊隨手拍了三、四張。通常攝影工作進行時並不歡迎其他人側拍,不過旁邊圍了一群西方遊客,因此我也加入了這些湊熱鬧的一員。為了避免干 擾到攝影師的拍攝工作,所以也沒有什麼角度可供選擇。在人像隨拍的部分,我通常最注意的都是眼睛部分的對焦,有時候這個簡單的原則在隨拍的場景裡卻不容易 做到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6

2007-11-16T02:39:53Z

清水寺拜殿上的鈴鐺

[環境]
日本神社的拜殿,通常都會有一個鈴鐺,這鈴鐺高掛在拜殿的上方,同時還會垂下一條彩繩。記得我初次訪問日本時,看到每個參拜的人都要搖一下那個鈴鐺,心中 一直感到疑惑,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到底代表什麼樣的意義。後來我才知道,原來搖鈴發出清脆的聲響,是為了要通知神明我們有話要說,有事相求。看來這鈴鐺就是 神明的門鈴了。

[構思]
我很少注意到拜殿上方鈴鐺的樣子,因為通常焦點都會擺在下方垂掛的採繩,而多數的鈴鐺都小小的,加上垂掛在上方有時都在陰暗的角落,有時想看也看不太清 楚。這一次在清水寺我特別注意鈴鐺的樣子,我發現它有點像是放大的鑼,由於樣式看起來跟我之前看到的不太一樣,我就隨手拍了下來。因為上方較為陰暗,因此 我測光時是以鈴鐺為範圍,來取得曝光的數值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5

2007-11-15T00:09:03Z

古書と茶房

[環境]
古書と茶房待了一會兒之 後,陸陸續續就出現了其他的客人。儘管客人增多了,卻沒影響到這咖啡屋裡的氣氛,我只能說多數的日本人都是壓抑而保有禮貌的。昨天看到Enya即將再訪京 都,於是推薦她去這間咖啡屋,沒想到她已經去過了(我心想去過七趟了,累積的經驗果然不一樣),看來知道這間店的台灣人也不少哩!

[構思]
透過這個角度,我想去表現空間裡不同客人的組成,所帶來的氣氛。我使用廣角鏡,先將因鏡頭所造成桌角的變形錯開,另外也盡可能不讓畫面右端的人物產生太過 奇怪的變形。有變形的部分因處於暗部的區域,所以看起來不明顯。這張照片一開始我較在意的是中央遠端的背景會過曝,我連拍了三張之後,才找到我可以接受的 平衡點。由於前景的燈光不足,因此將ISO調高為1600,相對的畫面上顆粒明顯許多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也有另一種特殊的效果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Sigma 10-20mm F4-5.6 EX DC HSM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4

2007-11-14T04:04:20Z

清水寺

[環境]
日本人在拜拜時,會在香爐前將煙撥往自己的身上。我不太瞭解這模式是不是源自於神道教的一些傳統,不過我通常都是入境隨俗,有樣學樣,所以我也是在這香爐前模仿起大家的動作。有關日本廟宇或神社參拜的方式,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一篇

[構思]
在清水寺的主殿前,我對於香爐前方絡繹不絕的人潮很感興趣。於是我找了個角度駐足了許久,嘗試拍下一些遊客的動作。其中這一張在曝光的部分沒有掌握好,但 我很喜歡鏡頭所捕捉到的神情,所以還是分享了這張照片。有些時候,一些小細節沒注意到,難免就會讓照片不太完美。所以每一回我拍照時,總會提醒自己開注意 的事項,是不是都有檢查過。養成拍照前檢查一次相機的各項設定,並且注意每一個小細節,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因為這一類的照片,通常都沒有重新來過的機 會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3

2007-11-13T00:41:36Z

新京極通

[環境]
離開豆水樓之後,我沿著三條通、河原町通往錦市場的方向前進。第一次來京都時,拜訪的都是古寺,因此對於京都的熱鬧跟繁榮,只停留在京都車站跟祇園的周遭。我在河原町通看到了新京極商店街,從這邊進來才發現了另外一片天地。原來熱鬧的地方,通通集中在這裡。

[構思]
這一天從中午用餐時,天空就飄起雨來。等到我離開豆水樓時,雨越下越大,幸好行走在商店街裡,不用擔心下雨的問題。新京極通跟錦小路通在錦天滿宮的地方相 接,沿途都是相連的商店街。我在快到達錦天滿宮時,看到左邊區塊有一棟透明玻璃組成的服飾店,我覺得陰暗的天色恰巧可以凸顯商店裡明亮的燈光,原本想連商 店前方地板上的反射倒影一起拍下來,但這條路上人太多無法取得好的角度,只好在商店街遮雨棚的邊緣,拍下這張照片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2

2007-11-11T14:46:01Z

清水舞台

[環境]
清水寺是我在京都拜訪多座寺院裡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寺院。在京都待超過兩天以上,我都難免對於到處都可看到的寺院,感到有那麼一點點的厭煩。而清水寺卻是我一直想來訪的地方,我想除了清水寺之外,周遭熱鬧的商店古街應該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吧!

[構思]
上一回來訪時,因為寺院正在整修,所以無法拍下較完整的清水舞台。這一次的整修在另外一個區域,因此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整個舞台,以及支撐在其下的樑柱。 這一天的天色很不錯,從這裡眺望還可以看到左方小小的京都塔。為了讓前景的清水舞台能夠呈現多一點的細節,畫面中央遠方的京都市難免有些過曝,我在這邊用 不同的組合拍了幾張照片,最後選了這一張來分享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10

2007-11-10T01:39:08Z

嵐山竹林步道

[環境]
嵐山的竹林步道有個轉折點,是有點類似注音ㄑ的路徑,整個小徑約三百公尺,除了行人之外,偶爾也會看到計程車載著客人穿梭在這片竹林小徑中。

[構思]
我在這邊拍了幾張照片,這角度是從轉折點往嵐山車站入口的方向拍攝的。通常入口處匯集的遊客最多,所以從轉折處反而可以抓到一些拍照的空間跟空檔。我選擇橫向構圖,讓整個環境與人之間的比例可以呈現出來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9

2007-11-09T00:11:40Z

豆水樓

[環境]
豆水樓就位於鴨 川河畔旁,在出發前我就已經計畫要到這裡來享用有名的豆腐料理。我到豆水樓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,本以為店裡已經打烊了,沒想到招待的小姐很和氣的告訴我還 有供餐,而且英文還很流利呢!她看我帶了好幾台相機,就告訴我店內可以隨意參觀拍照,於是我在用過餐後拍下了這張照片。

[構思]
窗外的空間是鴨川旁有名的川床,這些川床架高在河畔上,客人可以在這戶外的空間裡,邊用餐邊觀賞鴨川旁的美景。畫面這個空間是一個包廂,我想表現的是雨天 裡,包廂所帶給我的感覺,因此我將重點擺在光線與陰影的分佈上。而窗外欄杆上的雨珠跟地板的反光,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雨天的午後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8

2007-11-08T00:23:13Z

午後

[環境]
離開東大寺之後,行走在兩旁都是松樹的人行道上,有種穿梭時空的錯覺。這一回在奈良只安排了一天的行程,結果連奈良公園的一半都沒逛完。如果有機會再到奈 良,至少也應該在這邊住個兩晚,體會一下古都的風采。安排行程有時候是兩難的一件事,每個地點都有很多東西值得探索,但偏偏出來玩耍的天數有限,所以難免 得有取捨。我在路旁看到了這幾棟建築,這些不是咖啡館就是紀念館,我覺得相當有趣所以隨手拍了下來。

[構思]
畫面的幾 乎都在同一個區段拍攝的,由於主題並不明顯,也沒特別思考些什麼,就是隨手拍了下來,所以將它合併在一起分享。左邊跟中間這兩間,都是咖啡館與茶樓,對於 這麼日本式的咖啡館我感到很有興趣,很可惜沒有時間一間間的探訪,不然應該會發現更多的特色。而右邊的這一棟,特殊的地方在於它的玻璃。它是一整面但上面 是白花的霧面,然後漸層式的由上而下轉變成透明的玻璃。我找不到適當的角度取景,所以很隨性的拍了一張,這些都算是當地商店的一種特色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7

2007-11-06T16:15:32Z

京

[環境]
在京都不同地區的景點,都會有人力車的觀光行程,而這些車伕都會很和善的詢問遊客,有沒有興趣搭乘人力車。我在不同的景點都遇上人力車伕,通常他們看到我 帶著兩台相機,都只會跟我微笑一下。而不同地區的車伕,都會穿著當地漢字的衣服,比方說「京」或「嵐」之類的。也許下回再訪京都時,我可以坐坐人力車,感 受一下這種感覺。

[構思]
我喜歡這些車伕背後那些大大的字,因此在拍攝的時候,都是從後方的角度。選擇這方向構圖,是要凸顯車伕在等待客人時的場景。利用垂直構圖較可惜的是無法將人力車放進場景裡,但可以將焦點放在隱喻的「等待」上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6

2007-11-06T00:03:05Z

綠色走廊

[環境]
從東大寺出來要回奈良車站時,經過了這條位於奈良國立博物館外的綠色人行道。在奈良周遭種植的幾乎都是這種松樹,而多數的人行道也都帶給人穿越綠色隧道的 感覺。不過這一條人行道特別寬闊,一路走來同時可以感受右方的現代,跟左方的古樸自然,路上還有三兩群聚的鹿,感覺真是妙極了。

[構思]
拍這張照片時,肚子已經快餓扁了,在沒什麼耐心等待的狀況之下,我簡單構圖之後,也不管路上行人的動作,就拍下了這張照片。如同上面所說的,走在這一條人 行道上,我感受到右方的現代生活,以及左邊公園裡的自然生態並存。我想一般的狀態下,應該很難看到鹿群跟汽車擺在同一個場景裡,所以隨手拍下這張照片,記 錄下我感受到場景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5

2007-11-04T23:30:35Z

梭

[環境]
從奈良坐車要到稲荷時,我搭上了一台普通列車,所以原本只要將近三十分鐘的車程,拉長為一個多小時。這樣一來有個好處,就是可以在車上短暫的休息。不過我 心裡總有一種恐懼,擔心一不小心真的睡昏了,那就不知道會坐到哪一站了。自助旅行的方式比較符合我這種個行的需求,我不喜歡被約束,對於很多事物都有興 趣,因此自己決定去哪,玩起來比較快樂。相對的,體力跟心力上的負荷也加大許多,但這過程就是自助旅遊帶給我最大的樂趣。

[構思]
快到稲荷時,我就不敢再貪睡了。我的旁邊沒有人,加上車廂裡有點空蕩,於是我就隨手拍下車廂裡的一幕。我刻意讓左邊的窗戶景色,佔了二分之一多一點的比 例。一方面可以記錄下這一天車廂中的視野,另一方面也形成車內與車外的對比。由於車子一直在行進當中,因此車外因移動而模糊的景物,可以在平面的空間裡帶 出「動」的感覺。比較麻煩的還是車內外光線反差的問題,所以同一個角度的照片我利用不同的測光點,測光鎖定後拍了幾張照片,後來才選出這一張。其實也可以 利用包圍曝光,或是手動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,只不過我的習慣固定了,加上累積了一些經驗值,所以現在多數都是抓幾個「區域」或「點」,測光後就直接拍攝 了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4

2007-11-04T00:27:52Z

天龍古鐘

[環境]
在準備短暫離開天龍寺,去搭乘嵐山觀光小火車時,在天龍寺的總門旁,發現了一座鐘樓。鐘樓位於總門的右邊,我走到水溝旁的駁坎上,靜靜的觀察這一座鐘,腦 海裡隱約響起了深沈的鐘聲。這不禁讓我聯想起小時課本裡讀到的楓橋夜泊,這詩裡描繪的鐘聲,到是穿越了時空有千年。人在異鄉為異客,思緒總是特別清明,在 此時反倒想起了以前所唸過的東西。

楓橋夜泊  張繼

月落烏啼霜滿天,
江楓漁火對愁眠。
姑蘇城外寒山寺,
夜半鐘聲到客船。

[構思]
鐘樓隱身在樹林中,因此並沒有充足的光線。我避開了鐘樓的結構,讓構圖集中在一部份的古鐘上,並從陰暗的鐘面來測光,盡可能表現出古鐘上的雕花與斑駁的表面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3

2007-11-02T13:50:41Z

獨釣保津川

[環境]
這也是搭乘嵐山觀光小火車時,火車在這景點短暫停留時,我從火車上拍攝的。當我注意到遠方保津川旁有人在釣魚時,心裡有種特殊的感受。這感受很難具體的形容,但就好像柳宗元與王士禎的詩一般,雖然場景不太相同,但意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

江雪  柳宗元
千山鳥飛絕,
萬徑人蹤滅。
孤舟蓑笠翁,
獨釣寒江雪。

秋江獨釣圖  王士禎
一蓑一笠一扁舟,
一丈絲綸一寸釣。
一曲高歌一樽酒,
一人獨釣一江秋。

[構思]
使用定焦鏡在這種場景上相當便利,基本上不用管焦段,只需要快速構圖就好。火車停留時間不長,在觀察到特殊的人物或景致之後,就得快速構圖拍攝。我按快門 時火車已經開始啟動了,我盡可能讓釣竿形成一個橫切面,將人物部分的畫面橫切為三分之一的比例。我自己很喜歡這張照片,不管三分之一的前景,或三分之二的 背景,都能帶給我詩裡的意境。以前背誦了這麼多的古詩詞,也真的要經過歲月的洗禮跟環境的啟發,才能跟古人交談啊!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2

2007-11-01T15:51:47Z

松露

[環境]
在天龍寺遇上一場小雨,山林的景色就彷彿被洗滌過,呈現出煥然一新的翠綠兼中帶一點秋紅。誠心去面對這場雨之後,雖然下雨帶給遊人不便,但心裡釋懷,仔細的觀看雨中的景物,心靈彷彿也如同景物般,透出原本的本質跟樣貌,很可惜這心境上的變化,永遠只有自己可以體會。

[構思]
我比較少拍攝類似的主題,通常會拍攝都帶有某種的情緒在裡頭。在雨天時,帶著兩台相機,難免感到不耐。但靜下來面對現實的環境,反而可以跳脫當下的情緒反 應。而我注意到這松針上欲滴落的雨珠時,心裡聯想到金剛經裡的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這幾日心情不好,看看這張照片,可 以自我反性思考一下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1.01

2007-11-01T03:50:00Z

嵐山から嵯峨野あたりを散策してみましょう

[環境]
在嵐山觀光火車的嵐山站旁,有個很漂亮的竹林,這也是嵐山區推薦的散步步道之一。整片竹林的區域雖然不大,但從月台往上經過一個爬坡,出了車站就能看到這一整片竹林,瞬間有種脫離現實環境的感覺。我們中部的溪頭跟杉林溪,也有類似的景觀,不過環境不同,帶給我們的感受差異還蠻大的。

[構思]
在這裡要等到完全沒有人實在很困難,於是我換個角度思考,決定拍下人群在這個竹林步道裡散步跟活動的樣子。我刻意將焦點拉遠到遠方的人群身上,讓視野可以延伸到竹林的林道,而前景經過散景之後,形成了不同的層次,但主題還是盡量以這個環境與遊客間的互動上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0.31

2007-10-31T00:44:47Z

似江南

[環境]
騎著自行車,沿著自行車專用地圖的路線準備前往高台寺時,一路上都是沿著小河流前進。這裡的河流都很乾淨,雖然不是很清澈的那種山林小溪,但河裡有著各種 魚,隨處找個地方停下來觀察,都可以看到魚群的蹤跡。而河的兩畔都種植柳樹,樹葉隨風搖曳,彷彿進入了我心中的江南印象。

[構思]
選擇這個中間的構圖,最主要的原因是想突顯天空跟河流的對比。從這角度看起來,就像是個沙漏一般,有一種特殊的趣味。多數的照片,要考量的除了對焦外,就 是曝光。這類照片的曝光,通常都因為反差大,所以不是某些區塊極暗就是極亮。我盡可能讓河流的水紋跟旁邊柳樹的細節表現出來,天空部分的過瀑我就不管它 了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0.30

2007-10-29T23:35:42Z

童年

[環境]
在鴨川旁騎車時,總會不由自主被周遭的景物吸引,然後停下來觀察一番。現在回想起來,佔據我記憶最多的畫面,都不是著名的景點,反而是這類的小事物跟畫 面,經常浮上心頭。二月份計畫到紐西蘭南島,目前看到基督城也有自行車的出租服務,看來到時候也能夠再騎自行車,探訪一下當地的風景人文哩!

[構思]
一開始我看到這爺孫倆,從河岸上走下來,還帶著兩隻黑拉拉(拉不拉多犬)。爺爺要下水,但黑拉拉不敢。一直等到他們的主人都到水裡一陣子之後,黑拉拉才有 勇氣奔下來,一開始黑拉拉往爺爺的方向前進,之後其中一隻則是往孫子的方向,過去跟小孩一起玩耍。我簡單的將畫面裡的四個人物做個分配,在河岸路邊的是奶 奶跟路人,而在河裡的則是爺孫兩人跟兩條拉不拉多犬。我很直覺的聯想到童年,因為能有這樣快樂而無憂的時光,就只有在兒童的時代了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0.29

2007-10-28T16:26:18Z

小倉池

[環境]
搭乘「嵯峨野トロッコ列車」的時候,在「トロッコ嵐山」下車時,需爬上一段樓梯才會到車站的出入口,而車站外的右手邊就是這個小倉池。雖然稱為池,但也還不小哩!不過這個地點似乎不太出名,我是查詢「Yahoo!日本」的地圖,才知道小倉池的名稱。

[構思]
剛從車站出來時,我還不太知道該往右邊走,或是往左邊走。我先往右邊前進,出現在眼前的就是這個小倉池。從這個角度望過去,小倉池還不小。我先拍了一張全景的照片, 接著又將焦段調遠,拍下了目前這一張。在這環境裡可以看到遠方的小倉山被山嵐籠罩著,而池邊旁的建築在茂密的樹林裡若隱若現,加上一點點雨天的水氣飄渺, 有一種人在此山卻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。利用長焦段較能突顯我在當下所感受到的情緒,因此分享了這張照片。從兩張照片也能感受到,構圖的差異,能帶來不同的 情緒跟主題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0.28

2007-10-27T05:15:52Z

保津川下り

[環境]
在嵐山搭乘「嵯峨野トロッコ列車」 到亀岡駅時,可以選擇改搭這種木舟,回到渡月橋附近的終點。搭乘小火車去程不到二十分鐘,但若搭這小船,回程需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。小火車的費用單程是 600日圓,而這有驚無險的木船,費用則是3,900日圓,而搭乘前還得填一份類似切結書的資料。我來回都是搭乘小火車,在亀岡駅並沒有下車,只是在車上 換了座位(票是有劃到位子的,也有站票),而途中列車在漂亮的地點,都會稍微停下來讓遊客欣賞或拍照,這張照片便是從火車上拍攝的。

[構思]
有關攝影這一件事,不同的時期跟階段,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跟觀念。藉由這每日一圖的記錄,其實也是我審核自己成長一個重要的指標。我周遭跟我一樣喜歡攝 影的人很多,至於使用的器材比我高檔的亦不在少數,當然知識與技巧比我好的更是多如牛毛。不過對於攝影,我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
我覺得在目前這階段,我身上改變最大的是,我從單純的拍,跳到了思考的階段,也從單一的角度,慢慢往外觀察更多的東西,這包含我自己想表達的或是想 記錄的心情。有些時候也會有一些朋友詢問一些關於攝影的觀點,我覺得這東西很難一語道盡。對我來說多數的人都擁有類似的器材跟技術,但最大的差異在於拍攝 當下的觀點跟事前準備的歷程。

這事前準備的歷程,不是指環境的布置或是器材的準備,而是一個更廣泛的準備工作(包含文化的吸收與各種技術與新知的學習......等)。昨天剛把「一山走過又一山」看完,我覺得書裡描述李安在拍攝電影所做的種種準備跟態度,是我一直想做到的目標,而這也契合了我對於攝影的一種態度跟觀點。

我只是想說,每一張照片背後所涵蓋的,不是只有美美的圖、漂亮的Model、特殊的構圖、華麗的光影、飽和的色彩或是精湛的後製,它記錄下了我在當下所有的記憶與情感。如果你也喜歡攝影,推薦你看看這一本由李達翰所著的「一山走過又一山」。至於這張照片,在火車短暫停留的時間裡,我快速的拍下了幾張照片,其中這一張較能顯示有驚無險的環境,所以分享了這張照片。有些時候觀點的改變,遠超過技巧跟設備所能帶給我們的種種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0.27

2007-10-27T01:34:15Z

天龍寺曹源池

[環境]
曹源池是天龍寺裡的一大名景,這個採池泉迴遊式設計的庭園,是借嵐山當地的景物,讓庭園本身跟大自然結合在一起,更能襯托出庭園的特色,同時也能反映四季 的更迭。而現在天龍寺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這京都五山裡排名第一的的寺廟,處處都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地方。要進入庭園參觀,一個人要五百日圓,而 若要到本堂的大殿裡參觀,則需多收一百日圓。庭園的入口分別在總門與小火車嵐山站出口的竹林附近,門票只能使用一回,不能多次進出。

[構思]
我這次參觀是分兩趟進行,前半段我先參觀了本堂的大殿,這張照片便是在大殿裡拍攝的。而這之後我跑去搭了小火車,然後回程時提前在嵐山站下車,經過了竹林 後,從北門的入口進入,也就是這時候才知道門票只能用一回。我跟工作人員解釋,我買了票但還沒參觀過庭園,工作人員很和氣的讓我從另一端的入口進入。在大 殿時,若靜靜的坐在一旁,所看到的庭園景致大致如同畫面一般。為了能突顯這是從大殿裡拍攝,同時也避開夏方坐成一排的遊客,於是我站起身來,拍下了這張畫 面。為了避免畫面過曝,我刻意將天空的範圍縮小,儘管如此還是有反差大,易造成曝光上的問題,所以我盡可能保有暗處的細節,因此在這邊用不同的曝光值拍了 好幾張照片,最後挑出了這一張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0.26

2007-10-25T15:48:28Z

東大寺的畢業照

[環境]
在準備跨進東大寺的入口大門時,看到右邊的草坪上有好幾群的學生,正輪流著拍攝團體照。我在旁邊觀察了一陣子,也隨手拍了兩張。原本打算再站進一點拍攝,結果旁邊的攝影工作人員打手勢暗示我不方便側拍,不過已經拍到的兩張照片,就自己保留下來啦!

[構思]
這個團體照的現場布置的很不錯,雖然我覺得有逆光,但整體來看效果還不錯。另外環境的周圍巧妙的安排了一些動物在現場,在東大寺的範圍裡吸引鹿群並不困 難,但要牠門乖乖待在這裡就不容易了。另外這裡還用了些種子,吸引了一些鴿子過來,攝影師在拍攝時還會刻意驚擾一下,讓鴿子飛起,好捕捉那瞬間的畫面。我 在旁邊剛好也拍下這一刻,我很喜歡畫面裡每個人的神情。若干年後,這畫面都會是這一群人美好的回憶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0.25

2011-03-14T23:56:51Z

地主神社

[環境]
二次來地主神社探訪,對於環境的好奇心已經少了很多,但也因為這樣我反而多了些時間,去觀察來這裡祈求美好姻緣的遊客們。我在地主神社買了兩個愛情御守,其中一個送給我們小組的P先生。我們在情人節時,幫他辦了一個「P先生的愛情世界」活動,沒想到他最後還是被發了好人卡。我將御守拿給他時,他竟然直接把御守打開來看,同事都說不送還好,送了再經過他這麼一拆,好人卡可能會領不完了。

[構思]
畫面裡的女主角在那個位置站了有兩分鐘的時間了,正試圖找到好的角度來拍攝。無奈地主神社的人氣實在是太旺,來來往往的人群總是會打亂拍照的步調,所以花 了很長的時間一直搞不定。我站的位置雖然不是很好,不過從這角度看上去,感覺還不錯,所以我就在旁邊側拍了一張。在風景名勝拍照,不論主題是人像或風景, 都需要耐心的等待,等待的過程有時候也是一件還算有趣的事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[每日一圖]2007.10.24

2007-10-23T15:28:24Z

京都車站

[環境]
初訪京都車站時,深深感受到這壯觀的結構體所帶來的震撼。時隔兩年再訪京都車站,雖然不像第一次那般的震撼,但仍對於車站的設計,感到相當的佩服。

[構思]
對於這個露天的空中樓台,想要完整的表達空間結構,有些困難。我刻意將鏡頭壓低,同時利用左邊的反射,顯示出中央被遮蔽景物的鏡像畫面。這畫面也是因為明暗的反差大,所以暗部的細節較不明顯,不過我刻意讓畫面以亮部為焦點,去表現京都車站的夜色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0.23

2007-10-22T23:32:57Z

山水嵐山

[環境]
這一幕是我對於嵐山整體印象的概括,我從畫面遠方的小徑,一路走到渡月橋上,在感受嵐山的山水之後,在渡月橋上拍下了這張照片。雖然說嵐山的商店街,帶給我一種溫暖而熱鬧的感覺,但這邊則是有如潑墨山水畫一般,給了我更多的層次與感受。

[構思]
近日看李達翰所著的「一山走過又一山」 感觸很多,雖然書裡提到的都是李安拍電影的種種故事,但我都會聯想到攝影這一件事。我認為攝影所表現的,不單單只是技巧與光影。它涵蓋的包含了攝影者本身 的觀察、生活、感受與體驗,應該說有很多非關攝影的因素,一直與攝影這件事有所關連。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,不同的人在站同一個場景,所拍出來的作品,就是 不一樣。所以我一直認為,想要讓自己更進一步,除了要不斷的學習之外,敞開心胸吸收各種的文化,豐富自己的生活,也是很重要的一部份。畫面裡這個場景,對 我來說有很多隱性的層次。山水之間的分隔,就有了八層的階段,而整體的色調刻意維持在拍攝環境當下的樣子。這畫面的反差大,利用矩陣測光時,很容易因為上 方的天空與下方水面的反射,讓測光元件誤判,使的曝光不足。而最重要的小徑,會因為細節不夠而被忽略。我刻意將我想要表達的主題隱藏起來,讓有興趣的人去 發現這些隱匿在山水中的細節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[每日一圖]2007.10.20

2007-10-20T01:28:27Z

古書と茶房

[環境]
在町家咖啡待了沒多久,享受了一陣子獨自的空間之後,陸陸續續就有其他的客人,來探訪這間幽靜的咖啡小館。有的客人是跟朋友一起前來,有的則是獨自帶了本 書,就坐下來沈靜到自己的世界裡。至於我這種異國遊客則是對什麼東西都感到很新奇,總是東拍拍、西拍拍之後,才感到滿足。

[構思]
這與前一天分享的照片,差異的就在於場景裡多了一個人。從兩張照片裡的對應中,可以感受到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,都會對於照片所要傳達的內容,帶來了不一樣的變化。我看到這小姐獨自坐在一角,專心的看著她的書,於是從我的位置上,拍下了這一幕。

[設備]
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