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简单构图

4.11 对角线构图

对角线构图跟前面所提的水平或垂直构图,所强调的追求画面稳定性的概念不同。会采用对角线构图的应用,主要就是想强调画面的对比、分割,来带出主体跟背景。有些说法会认为对角线构图相比于其他构图是不稳定的,但我的心得却是它利用空间与区块的分割,来带动主题,但我仍会去注意画面中的稳定性。

在某些知名的摄影论坛中,偶尔会看到一些对于采用对角构图照片的评论,认为拍摄者没有顾虑到画面的稳定性,所以暗示着这或许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。但其实所谓构图的模式,只是某一种摄影方式汇整后的概观,很多作品都会尝试跳脱出框架的思考。因此作品本身除了构图外,仍须去思考情感的表达,或是其他元素的表达,不能只单靠是否符合稳定原则来做判断。


◄ 在参观Te Papa博物馆的时候,我从Bush City的区域,拍下了这个角度所看到的海湾风情。尽管在威灵顿的时间较为充裕,但也还没充裕到可以绕着海湾慢跑一圈。2008年到新西兰南岛旅游,特别在皇后镇停留五天,总算有了足够的时间,让我慢慢体会当地悠闲的生活步。
这海湾的场景,本身就有很好的构图条件,海湾本身有一个三角形的范围,这将场景切割成四个部分,前景的海岸道路,海湾本身,远方的玻璃之城,加上湛蓝的天空,构成了一幅有趣的画面。原本还担心前景太为单调,后来发现陆续有人经过,于是我在这位先生慢跑到我想要的位置后,按下了快门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
而我所提到,我会去注意画面中的稳定性,就是指除了常用构图逻辑上的考虑外,我还会注意到光影、故事性、情感表达,或是其他的因素,所以我所指的稳定性,是跳出构图上的框框,以照片整体对外表达的概念为主。


► 滑沙是鸣沙山一种很热门的运动,想要体验滑沙的快感,得先从沙丘下买票,再自行攀爬到接近沙丘顶端处的滑沙据点。一整面的沙丘同时会有十多个滑沙道,游客可以自行选择任一个据点,不过光是要爬到起始位置,就得花上个十五分钟不等,看似平缓的沙丘,走起来可相当的吃力哩!
我在沙丘的中段处拍下了这张照片,在画面中间偏右的这位路人,他身上背了好几块模板,这正是给游客滑沙使用的器具。在这里,使用过的滑沙板,完全是依靠人力运送上来的。我光是走到中段,就觉得相当的吃力,没想到他们还得背着这么重的东西,来回好几趟哩!从这画面里可以看到正准备前往滑沙据点的游客,而上方还有一位正尖叫着向下落滑。而滑沙时,沙子果然会发生特殊的鸣响,感觉相当的奇特。Nikon D70 & AF-S 18-70mm Nikkor f/3.5-4.5G ED


将画面切割

一般对于对角性构图的应用,多指画面里的四个角的对应线条为主,比方左上对右下,或右上对左下。早期我自己拍摄也都是这样的思维模式,后来我认为若能将画面进行切割,例如刚好可以切割出三角形,或是梯形,只要仍是在整体的画面里的对应边,切出不等于水平或垂直的线条者,我都将它视为是对角线构图的应用。

我在对角线构图的应用上,习惯在空间切割出来的区块里,妆点上我想表现的主题。这个主题可以是人物,也可是物品。但跟其他构图模式有较大差异的部份,在于采用这个方式来表现的主题,不一定占画面里很大的比例。所以我大多习惯先让观看者感受到空间的区块变化,然后再让他们注意到里面暗藏的主题。


◄ 雪梨的单轨列车Monorail可说是市区的景点之一,走在Pyrmont Bridge时,就可以看到列车从头上驶过,感觉很像游乐园里的过山车。轨道很适合作为构图的主要元素,我适当的选择一个角度,利用对角线构图的方式,来凸显主题。
我在这边耐心的等候了一下,直到列车经过时才按下快门。在这里还玩了一点小把戏,就是利用错位的对比,让阳光打在路灯上,然后等车子驶过刚好留下一点空隙时,拍下了这张照片。因此其他的路灯跟主景的路灯就有了一点对比,这盏路灯就像是瞬间被列车经过时,给点亮了一般。有了这点趣味,可让画面多了一点故事性。Nikon D300 & AF-S NIKKOR 24-70mm f/2.8G ED


利用背景的不稳定性

除了这个方式之外,也有另一种方式是主题占用一定的画面比例,但是利用背景的不稳定性来凸显主体。但这样的应用模式,我自己较无偏好。但这也是对角线构图的方式之一。


► 在中村楼用过高级的日本料理之后,我就到旁边的八坂神社散步。夜晚的八坂神社有一种静谧的气氛,整个园内没有多少人,只有一盏盏明亮的夜灯,高挂在神社的建筑物上。
拍摄这个场景,我较会注意的还是测光方面的问题。因为光线的明暗反差很大,因此若测光不准确,无法得到正确的曝光值。而由下往上斜拍,不论如何取景,都会有不错的效果跟气氛。Nikon D70 & Nikkor 24mm F2.8D

  1. 上一节:4.10 曲线构图
  2. 下一节:4.12 对比性构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