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掌握基础摄影的三大要素

3.2 构图的美感

3.2.1 构图概念

清朝时期的学者刘熙载在《艺概•文概》里曾说:「起、承、转、合四字,起者,起下也,连合亦起在内;合者,合上也,连起亦在内;中间用承用转、皆顾兼趣合也。」而同一个时期,清代的金圣叹在《西厢记读法》也提到:「有此许多起承转合,便令题目透出文字。」

起承转合,是文章写作的一种结构方法,简单来说就是说故事的方式,以及故事内容本身安排的方法。但时至今日,起承转合的惯用方式,也被喻意为呆板不知变通的成语。

◄ 这一幕是我对于岚山整体印象的概括,我从画面远方的小径,一路走到渡月桥上,在感受岚山的山水之后,在渡月桥上拍下了这张照片。虽然说岚山的商店街,带给我一种温暖而热闹的感觉,但这边则是有如泼墨山水画一般,给了我更多的层次与感受。
近日看李达翰所著的「一山走过又一山」感触很多,虽然书里提到的都是李安拍电影的种种故事,但我都会联想到摄影这一件事。我认为摄影所表现的,不单单只是技巧与光影。它涵盖的包含了摄影者本身的观察、生活、感受与体验,应该说有很多非关摄影的因素,一直与摄影这件事有所关连。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,不同的人站在同一个场景,所拍出来的作品,就是不一样。所以我一直认为,想要让自己更进一步,除了要不断的学习之外,敞开心胸吸收各种的文化,丰富自己的生活,也是很重要的一部份。画面里这个场景,对我来说有很多隐性的层次。山水之间的分隔,就有了八层的阶段,而整体的色调刻意维持在拍摄环境当下的样子。这画面的反差大,利用矩阵测光时,很容易因为上方的天空与下方水面的反射,让测光组件误判,使得曝光不足。而最重要的小径,会因为细节不够而被忽略。我刻意将我想要表达的主题隐藏起来,让有兴趣的人去发现这些隐匿在山水中的细节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构图法则

摄影中的构图,就如同文章写作的结构方法。摄影里所提到的构图,其实是源自于西洋绘画的构图。在文艺复兴的时期,从达文西开始了「构图法则」的应用。西洋绘图对于构图的应用,大多着重于点、线、面,以及透视……等的应用来发展。反观中国绘画对于构图的说法,到着重于意念的展现,以及整体的布局。

画乃心印

唐朝的王维擅长以诗入画,而苏轼在读了王维的五言绝句:「蓝田白石出,玉川红叶稀,山路原无雨,空翠湿人衣。」曾感叹说:「味王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王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」。王维不但是著名的诗人,还善于人物、山水画,更被后人称为「南宗画派之祖」。他所提到的国画概念,就在于透过笔划所产生的形象,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意念。而这形象也许看似紊乱,但画乃心印可说是中国山水画里的最高境界。

► 在Milford Sound有两间公司提供了峡湾巡游的服务,一间是Discovery Milford Sound,另一间则是Real Journeys。我们这一趟的租车度假游附赠了Discovery Milford Sound的船票,其实一整天里不同的时段,船公司的定价是不太一样的,所以出发之前不妨先参考一下网站上的时刻表跟票价,不过较便宜的时段很可能会遇上旅行团的游客。
来访的前一天,峡湾这边下过了一整的雨,也因为有这场雨,我们到访的这天到处都是临时成形的瀑布。由于出现了临时的瀑布,游艇的行程就包含了瀑布的亲密接触活动,游艇会靠近瀑布还会开个小玩笑,让站在顶楼的游客享受一下瀑布的洗礼。我在游艇准备靠近瀑布之前拍下了这张照片,我很喜欢这种有浓厚山水意境的画面,在电影阿凡达没有推出之前,很难表达这样的感觉,现在则可以譬喻说,就像是进入了阿凡达里的世界一般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构图为摄影基础

说回摄影里的构图,我对于构图的认知与理解,比较倾向于结合了中西洋绘画的概论,加上我对于文学结构的理解。构图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结构法则,但凡事都以这个结构法则来思考的话,又会陷入前述所说的「起承转合」一般,反而成了更进一步的绊脚石。

但我一直觉得摄影的构图就如同学习书法一般,书法的练习通常都由临摹开始,藉由模仿前人书法大家的笔帖,然后再慢慢融合成自我的风格。所以练习书法,常会听到由楷入行,再由行入草,构图就似书法的楷书一般,因此这可说是摄影的基础。

◄ 搭乘岚山观光小火车时,火车在保津川上的这个景点短暂停留,我从火车上拍摄下这张照片。当我注意到下方保津川旁有人在钓鱼时,心里有种特殊的感受。这感受很难具体的形容,但就好像柳宗元与王士祯的诗一般,虽然场景不太相同,但意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

江雪  柳宗元
千山鸟飞绝
万径人踪灭
孤舟蓑笠翁
独钓寒江雪
秋江独钓图  王士祯
一蓑一笠一扁舟
一丈丝纶一寸钓
一曲高歌一樽酒
一人独钓一江秋

使用定焦镜在这种场景上相当便利,基本上不用管焦段,只需要快速构图就好。火车停留时间不长,在观察到特殊的人物或景致之后,就得快速构图拍摄。我按下快门时火车已经开始启动了,我尽可能让钓竿形成一个横切面,将人物部分的画面横切为三分之一的比例。我自己很喜欢这张照片,不管三分之一的前景,或三分之二的背景,都能带给我诗里的意境。以前背诵了这么多的古诗词,也真的要经过岁月的洗礼跟环境的启发,才能跟古人交谈啊!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表达自己的意念

所以我认为想要藉由摄影表达自己的意念,就应该先熟悉基础构图的概念,从这作为原点,再向外延伸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。而撇开摄影的基本理论以及专业的技巧不说,我一直认为摄影很忠实的呈现了每个人眼中或心中的世界。不论有无进行构图的思考,皆是如此。

但藉由构图来训练影像说故事的方式,进而形成个人的风格,如实呈现出我们想要表达的,正是我想跟读者分享的,我在摄影里所看到的世界。有关构图的细部论述与模式,将会于下一章里进行说明。

► 初抵Milford Sound的时候,与我心中的想象有一点点的落差,并不是说这里不漂亮,而是我在来之前看到的照片真的是太美了,所以让我自己产生了很多的幻想,结果到了现场之后幻想跟真实的场景对应不太起来,其实现场的很美,只是跟我想象中的场景不同,所以让我有点失落的感觉。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Milford Sound的照片,倒是一点落差都没有了。
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,所以这一天在峡湾的两岸到处都是临时产生的瀑布,配合一点点烟雾迷蒙的场景,更显得壮观与神秘。我搭乘的Milford Sound Red Boat Cruises,船长都会刻意将船驶近瀑布,好让游客可以观察到瀑布的美景。我在不同的瀑布拍了很多的照片,在拍照时我利用两种不同的镜头来记录,一个是最常使用的18-200mm,另一个则是这张照片所使用的105mm。我在构图的思维上,看到瀑布的一瞬间我联想到许多泼墨山水画的景象,国画中讲求的是气韵生动,而我自己也比较偏向这方面的思维。
明代王世贞在「艺苑卮言」说过:「人物以形模为先,气韵超乎其表;山水以气韵为主,形寓乎其中,乃为合作。若形似无生气,神似至脱格,则病也。」虽然是绘画上的重点,但也可以稍加改变套用在摄影方面。而至于我自己拍照的想法,有点类似元代倪云林所说的:「仆之所谓画者,不过逸笔草,不求形似,聊以自娱耳」。在构图上我尽可能让画面有三层的元素,前景的青苔、中景为主体的瀑布烟岚,以及背景一小块的山岩。通常会以慢快门来表现瀑布流幕的景色,而我想表现的则是某一时刻的当下。Nikon D30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
3.2.2 元素组成

前述提到的构图,是将物品在空间的安排、远近、大小、明暗、色彩、动向……等,组成了系统化、具有美感的概念方法。而在摄影的过程中,我在思考与构思的阶段,都会习惯从元素的切割、组成,以及应用来做为构图的出发点。

对于一个摄影主题而言,我们可以快速的区分出景跟物,而随着空间的分割,又可以约略的分为前景、中景、后景等元素。除了具象的形体可以快速区分之外,光线的投射、反射、阴影也都可视为不同的元素。

◄ 这一段路是位在武陵农场的茶园跟观鱼台之间,在这个季节里是梅花与樱花盛开的时候,听农场内的义工说,上周这里下雪,所以花朵们因为寒害而减少许多。我刚来时还觉得奇怪,心想说这里的花怎么都开的那么丑,原来是因为寒害的关系。
这是我勘查地形后最喜欢的一段路,一开始行经这里,我就对于起伏的路面很感兴趣,因为地形起伏的关系,感觉很像缎带般的堆栈。在第二天我特别寻找这个路段,然后利用长焦段压缩整个场景,拍下了这幅照片。有关镜头焦段的选择很有趣,当我的眼睛在看时,我很自然的就聚焦在路面起伏重迭的部分,但透过镜头时却得利用框框来去掉不必要的东西,好保留下我真正想让别人知道「我在看什么」。
画面里的那个陌生人是我刻意安排在那个位置上的,刚开始我在定点拍摄时,她还在我后方。后来我决定等她走到路面的底端,才拍下这张照片。这一等就等了快十分钟。我觉得有了人的因素后,更能去凸显我对于这段路的感觉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► 要前往武陵时经过了合欢山,原本担心因为寒流来袭,合欢山上会下雪。幸好起程的当天气温转暖,因此不用担心交通的问题。上一回经过这里,已经是四年前的往事。旧地重游,这一次特地在这边停留,拍了些照片。
这天的天气很好,天空呈现漂亮的湛蓝色。这次出门我没带到10-20mm的广角镜头,因此只用18-200mm以及24mm拍下了这个画面。我将光圈调整到f11,然后只选择左侧的三个小山丘纳入构图的范围里。提到画面中元素的组合,三个小山丘的本身是主体的元素,而其下方的山路将山丘下方的区块,切割为另一个元素。而后方云雾弥漫的山峦,是一阶的背景,而湛蓝的天空是第二阶的背景。利用层迭元素的搭配,一方面可以展现景深,二来也会让画面的本身具有层次感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运用各种元素

而拍摄主题的当下,可以藉由这些元素的相互搭配,去选出主体、衬托物、背景等,在搭配对焦点的选择,以及景深的应用,即可呈现我们当下,所看到或感受到的世界。因此对于各种元素的组合应用,一直是我构图上最常使用的模式。

  1. 上一节:3.1 对焦的清晰
  2. 下一节:3.2.3 图片内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