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簡單構圖

4.11 對角線構圖

對角線構圖跟前面所提的水平或垂直構圖,所強調的追求畫面穩定性的概念不同。會採用對角線構圖的應用,主要就是想強調畫面的對比、分割,來帶出主體跟背景。有些說法會認為對角線構圖相比於其他構圖是不穩定的,但我的心得卻是它利用空間與區塊的分割,來帶動主題,但我仍會去注意畫面中的穩定性。

在某些知名的攝影論壇中,偶爾會看到一些對於採用對角構圖照片的評論,認為拍攝者沒有顧慮到畫面的穩定性,所以暗示著這或許不是一個完美的作品。但其實所謂構圖的模式,只是某一種攝影方式彙整後的概觀,很多作品都會嘗試跳脫出框架的思考。因此作品本身除了構圖外,仍須去思考情感的表達,或是其他元素的表達,不能只單靠是否符合穩定原則來做判斷。


◄ 在參觀Te Papa博物館的時候,我從Bush City的區域,拍下了這個角度所看到的海灣風情。儘管在威靈頓的時間較為充裕,但也還沒充裕到可以繞著海灣慢跑一圈。2008年到紐西蘭南島旅遊,特別在皇后鎮停留五天,總算有了足夠的時間,讓我慢慢體會當地悠閒的生活步。
這海灣的場景,本身就有很好的構圖條件,海灣本身有一個三角形的範圍,這將場景切割成四個部分,前景的海岸道路,海灣本身,遠方的玻璃之城,加上湛藍的天空,構成了一幅有趣的畫面。原本還擔心前景太為單調,後來發現陸續有人經過,於是我在這位先生慢跑到我想要的位置後,按下了快門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
而我所提到,我會去注意畫面中的穩定性,就是指除了常用構圖邏輯上的考量外,我還會注意到光影、故事性、情感表達,或是其他的因素,所以我所指的穩定性,是跳出構圖上的框框,以照片整體對外表達的概念為主。


► 滑沙是鳴沙山一種很熱門的運動,想要體驗滑沙的快感,得先從沙丘下買票,再自行攀爬到接近沙丘頂端處的滑沙據點。一整面的沙丘同時會有十多個滑沙道,遊客可以自行選擇任一個據點,不過光是要爬到起始位置,就得花上個十五分鐘不等,看似平緩的沙丘,走起來可相當的吃力哩!
我在沙丘的中段處拍下了這張照片,在畫面中間偏右的這位路人,他身上背了好幾塊模板,這正是給遊客滑沙使用的器具。在這裡,使用過的滑沙板,完全是依靠人力運送上來的。我光是走到中段,就覺得相當的吃力,沒想到他們還得背著這麼重的東西,來回好幾趟哩!從這畫面裡可以看到正準備前往滑沙據點的遊客,而上方還有一位正尖叫著向下落滑。而滑沙時,沙子果然會發生特殊的鳴響,感覺相當的奇特。Nikon D70 & AF-S 18-70mm Nikkor f/3.5-4.5G ED


將畫面切割

一般對於對角性構圖的應用,多指畫面裡的四個角的對應線條為主,比方左上對右下,或右上對左下。早期我自己拍攝也都是這樣的思維模式,後來我認為若能將畫面進行切割,例如剛好可以切割出三角形,或是梯形,只要仍是在整體的畫面裡的對應邊,切出不等於水平或垂直的線條者,我都將它視為是對角線構圖的應用。

我在對角線構圖的應用上,習慣在空間切割出來的區塊裡,妝點上我想表現的主題。這個主題可以是人物,也可是物品。但跟其他構圖模式有較大差異的部份,在於採用這個方式來表現的主題,不一定佔畫面裡很大的比例。所以我大多習慣先讓觀看者感受到空間的區塊變化,然後再讓他們注意到裡面暗藏的主題。


◄ 雪梨的單軌列車Monorail可說是市區的景點之一,走在Pyrmont Bridge時,就可以看到列車從頭上駛過,感覺很像遊樂園裡的過山車。軌道很適合作為構圖的主要元素,我適當的選擇一個角度,利用對角線構圖的方式,來凸顯主題。
我在這邊耐心的等候了一下,直到列車經過時才按下快門。在這裡還玩了一點小把戲,就是利用錯位的對比,讓陽光打在路燈上,然後等車子駛過剛好留下一點空隙時,拍下了這張照片。因此其他的路燈跟主景的路燈就有了一點對比,這盞路燈就像是瞬間被列車經過時,給點亮了一般。有了這點趣味,可讓畫面多了一點故事性。Nikon D300 & AF-S NIKKOR 24-70mm f/2.8G ED


利用背景的不穩定性

除了這個方式之外,也有另一種方式是主題佔用一定的畫面比例,但是利用背景的不穩定性來凸顯主體。但這樣的應用模式,我自己較無偏好。但這也是對角線構圖的方式之一。


► 在中村樓用過高級的日本料理之後,我就到旁邊的八坂神社散步。夜晚的八坂神社有一種靜謐的氣氛,整個園內沒有多少人,只有一盞盞明亮的夜燈,高掛在神社的建築物上。
拍攝這個場景,我較會注意的還是測光方面的問題。因為光線的明暗反差很大,因此若測光不準確,無法得到正確的曝光值。而由下往上斜拍,不論如何取景,都會有不錯的效果跟氣氛。Nikon D70 & Nikkor 24mm F2.8D

  1. 上一節:4.10 曲線構圖
  2. 下一節:4.12 對比性構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