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的相機都會提供三種測光模式:平均測光、局部測光,以及點測光。而在局部測光的部份,某些相機還可以設定測光範圍的大小,例如:6mm、8mm、10mm,或12mm。
在多數的場景下,尤其是風景照,我幾乎都是採用平均測光模式。而局部測光我多數是使用在逆光,或是人像拍攝的需求上。
在初接觸攝影時,我是用點測光來拍攝人像的特寫,後來發現局部測光的表現,比較符合個人的需求。至於點測光,都是用在拍攝剪影的場所,或是想要呈現高對比效果的時候。
相機所提供的測光功能有限,如果想要得到更精準的測光數值,可以選擇專業的測光表,但除了借助好的測光工具外,也有其他的變通方式。
◄ 透過測光的機制,可以限定測光的區域,去取得我們想要的測光值。一般拍攝剪影最常用的方式是點測光,但透過平均測光,抑或是局部測光也都可以達到剪影的效果。其訣竅就在於讓背景的曝光值正確,因主體背光會造成曝光不足,形成剪影的效果。而測光時只要讓測光區域控制在背景光亮的範圍即可,此時需搭配自動曝光鎖定功能,才能拍出我們想要的剪影。Nikon D70 & AF-S 18-70mm Nikkor f/3.5-4.5G ED
► 在天星碼頭前,遇上一群人正準備進行拍攝工作。在同一個地點,我遇上許多不同的單位在進行攝影相關的工作,有拍電影的,也有拍廣告的,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我被當地的新聞台採訪,詢問我要如何慶祝千禧年的到來,採訪後對方還送我一張理容的免費使用卷,不過我一直保留著沒有使用過。
現場正在進行測光的工作,以前使用純手動底片機拍攝時,常會利用測光表做一些事前作業,現在的相機都很先進,機身本身的測光系統都蠻精準的,在熟悉機身的特性之後,就算只依靠系統本身的測光功能,還是可以應付大多數的環境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我習慣用目測的方法,去抓出要測光的區域與範圍,來進行測光動作。例如有明暗反差的區塊,我習慣先選定一個位置測光後,鎖定曝光值,才進行對焦,之後鎖定對焦後再重新構圖,進行拍攝。但這個前提是需先熟悉該台相機的測光特性,同時也要調整LCD的顯示亮度,這樣在拍攝後才能快速進行修正。
這樣的方式可以說是一種經驗法則,拍攝過程的操作步驟看起來繁複,但實際拍攝的過程,所耗費的時間並不會比較多,但前提是要熟悉這一連串的步驟才行。以往經驗法則也許在傳統相機上,需多增加一些購買底片,與底片沖洗的花費來累積經驗,但在數位時代裡,即拍即所得的模式可立即驗證,對於經驗的累積方便了許多。
而所謂的「熟能生巧」這個名詞,一樣適用於攝影的這個領域,因此熟悉相機的性能,也是攝影過程中需不斷嘗試與練習的一部分。
◄ 前往京都旅遊時,若是從關西機場搭乘JR進入京都,就一定會造訪京都車站。在這個16層(到B3)的車站裡擁有了許多的功能。車站大樓的西側有一個往天空延伸的景觀,171階超大型的階梯與電扶梯可以通往空中花園,在頂端可以眺望京都的全景。
在車站的二樓有京都市觀光案內所,在這裡可以買到市區觀光的兩日券或三日券。憑券可以搭乘市區巴士、地下鐵等,基本上有了這個乘車券就可以飽覽京都的風光。 車站內有許多值得拍攝的主題,其中西側的手扶梯跟階梯就有許多可以發揮的空間。
這一晚我在京都車站攝影,我注意到手扶梯跟車站內的標示牌可以構成有趣的圖片。於是透過點測光的方式,以標示牌的主體來測光,拍下了這張照片。標示牌的本身有框架的作用,而手扶梯上的人群,跟上一層的標示牌,可以引導視線帶出畫面的延伸性。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除了上述利用經驗法則來測光外,在數位單眼上,我習慣的另一種拍攝方式,是切換到M模式,進行測光後,得出光圈與快門的搭配數值,再做手動的微調。通常若是使用一些老鏡套用在數位機身時,這也是不得不使用的方法。採用這個方式進行測光選擇,可以在拍下照片的當下,馬上進行光圈與快門,或甚至ISO值的調整,藉以得到最佳的曝光結果。
當然如果在拍攝過程中,利用經驗法則手動進行EV值的調整,或是乾脆採取包圍曝光的方式,也都可以有效解決相機在測光系統上會誤判的問題。如果有急拍的需求,在現場無法斤斤計較去微調拍攝的數值,有時我會直接設定三分之一的EV增減值,一次拍攝三到七張包圍曝光的照片,另外在儲存格式上搭配採用RAW檔來記錄,拍攝後可以透過數位影像的後製軟體,例如Nikon CaptureNX2來進行修正與數值的微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