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歸到攝影的本質,其實就是在捕捉光與影,因此如何對於光影進行捕捉與記錄,就成了攝影中很重要的議題。而要去控制我們所能拍攝到的光跟影的搭配,應該先了解光源的模式有哪些,而影子的產生就跟光源的模式息息相關。以下我們針對幾種攝影手法上,常用來表現主題光影的模式,做一些簡單的探討與說明。
◄ Federation Square就在Flinders Street Station與St Paul's Cathedral Melbourne對面,第一次走到這邊來就深深被這裡的建築給吸引。聽說一開始建造這些建築時,當地的居民還非常有意見,覺得它實在太醜與市容不搭。但2003年建置完成後,現在到成了墨爾本的地標之一。這一次比較可惜的是沒參觀到內部的設計,裡面的廳院包含了國美館(伊普特收藏館)、澳洲電影館、音樂廳與劇場(BMW Edge),當然也有一些餐廳。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舊地重遊,然後是夏天的季節造訪。
這個時段Federation Square有著The Light in Winter的展出活動,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廣場上方的燈,以及靠近St Paul's Cathedral這一面的LED光柱區。白天經過時已經覺得很酷,夜晚時看著光柱區顯示出動態的光影秀,看著遊人在這區域裡拍照、瀏覽,對比到後方的古典教堂,以及晚上燈光投射所營造出的光影,真的是非常的漂亮。我簡單的構圖後,拍下了這張照片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順光是攝影時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,所謂的順光是指攝影者所使用的照相設備,其拍攝的面向與光線投射的方向一致。在順光的模式下,被攝的主體通常都有足夠且均勻的照明,因此不論在測光或對焦上,也都相當便利。而拍攝下來的主題,其色彩表現也較為真實,影像的色調也較為柔和。多數時間,順光拍攝可說是較好掌握的一種拍攝模式。
► 經過Timaru時,恰巧是中午用餐時間,我們選擇了在May's Bakery點了些輕食跟咖啡,解決了這一天的午餐,對於蜜月旅行來說,這一天的午餐似乎有點單薄。May's Bakery店內的擺設相當簡單,牆面上掛著大幅早期的當地照片,很有咖啡館的文藝氣息。
Lydia坐在面向街道的位子,這天的氣候很好,外面的陽光可以照進店內,從我的位子拍攝剛好是順光的狀態,利用戶外的採光搭配店內原有的光源,讓人物的膚色顯得相當自然。順光的角度是攝影上較好掌握的一個方向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相對於順光的模式,當攝影者拍攝的面向,與光線的投射成斜角度的差異時,例如相差了45度角或90度角,通常會稱這為側光或斜側光。透過這個角度的差異,通常在拍攝時會有明顯的明暗變化,進而加深整體的立體感。簡單來說畫面會分成迎光面跟背光面,由於明與暗的層次反應,產生了立體的視覺效果。
◄ 在合歡山上時,會經過好幾個停留點,由於天氣嚴寒,因此沒隔多久就會想上洗手間,於是在每個休息區,都會下車休息,並拍個照片。合歡山莊這裡海拔有3 ,180公尺,僅次於武嶺的3,272公尺,還高於昆陽的3,070公尺。合歡山莊可供遊客住宿,這裡風景秀麗、視野遼闊,雪季時到這邊來可以體會雪鄉的嚴寒跟樂趣。
從合歡山莊要前往武嶺的方向,沿路都是蜿蜒向上的地形,我在合歡山莊前的觀景台,發現這邊的山路蜿蜒重疊,於是在這邊等待車子經過時,拍下了這張照片 。這一個場景我一共拍了四張,這一張剛好等到了兩台車都剛好行經日光照射的區段,因此選擇了這張。透過長焦段的鏡頭,可以將畫面壓縮,讓不同距離的範圍縮短。但透過兩輛車的大小對比,又可突顯出深邃的景深。這兩種方式的應用,我覺得很有趣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逆光與順光的狀態相反,這等同於攝影者拍攝的面向迎向光源本身,而被攝主題則處於攝影者跟光源的中間。通常在被攝主體的正後方有光源時,其周圍的輪廓會有反射光產生,因此也被稱為輪廓照明。而逆光時,正對著光源可能會有三種模式,分別為正逆光、側逆光,以及頂逆光。三者的差異是在於攝影角度,跟光源照射角度的差異而已。在正逆光下,主體只有輪廓會有些微反射光溢出,其餘都會是背光面。側逆光的狀態,主體會有多一點的反射光出現,這種模式的特色在於光影的層次鮮明。而頂逆光應該注意的細節是拍攝主體本身,是否會造成大區塊的陰影,影響到畫面的呈現。
► 從Wanaka到Franz Josef Glacier這一天的路程並不算太遠,主要是在山麓間穿梭較為吃力之外,整段路程到也還算悠閒。抵達Franz Josef Glacier Country Retreat的時間還算早,才下午五點多而已。在Check In之後,我們分到了一個超級大的房間,要在這個小鎮上待兩晚,可以有充足的休息時間,只是活動上的安排有點吃力,櫃檯小姐告訴我可以到鎮中心的旅遊處預定行程,於是我趕忙出門,但服務處已經關門了。隔天才發現冰河健行等活動,早在三天前就都額滿了,看來我準備的還是不夠充分。
這一晚我預約了飯店內的晚餐,這個小鎮上的餐廳並不多,鎮中心裡大約有五、六家餐館,因為有兩天時間,所以這一晚決定先試試看飯店自己的餐廳。從鎮上回到旅館來用餐,天色還沒全暗,因此我在飯店外面溜達了一下。這時天空的霧氣稍微飄散,可以看到光線從雲縫中灑了下來。
這個角度拍攝,遠處樹林與山峰處於逆光的角度,而上方的雲層則出現了所謂的「耶穌光」。逆光的主體,其輪廓會非常鮮明,這張照片的畫面元素,可區分為前景的山林、穿透雲層的光線、光線後方的山巒,以及上方濃厚的雲層。層層的堆疊表現,一方面可以營造出景深感,二來也增加了畫面的豐富度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剪影是利用逆光的狀態,透過測光的模式調整曝光的數值,讓主體的輪廓鮮明(背景正常曝光,主體則曝光不足),但主體本身會形成影子般的效果。剪影的模式通常可以凸顯主題,並且呈現極大的視覺反差效果。
◄ 在Christchurch Gondola參觀時,我一直以為可以從這邊出去到外面的山坡上,然後來趟健行之旅的活動,結果搭乘纜車上山之後,才發現山頂除了一個購物中心之外,只有一個峰頂餐廳跟咖啡廳。原本這天的中餐想在峰頂餐廳裡享用的,後來餐廳沒開,只好簡單的在咖啡廳裡點了杯拿鐵,配上很甜的蛋糕,然後欣賞外面的美景。
在峰頂的小購物中心旁,有一段區域提供給遊客觀賞山坡另一面的景色。山的另一面是Lyttelton Port(利特爾港),從這大片的玻璃往外望,可以看到整個利特爾港的景色,相當的壯觀。我利用剪影的方式,刻意拍下人與風景之間的對比,突顯這個環境的壯闊。只要簡單的利用測光功能,將測光區域限制在戶外的景色,即可在反差大的地方,拍出剪影的效果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所謂的壓光,是在拍攝時透過設定的調整,來壓低主體背景的曝光值,但透過閃燈或補光的搭配,保留主體的正常曝光值。這跟剪影的模式很像,差異在於剪影的背景曝光正常,但主體曝光不足。而壓光是讓主體曝光正常,而背景的曝光減弱。當在逆光的狀態下拍攝,透過壓光的方式可以讓前後景的影像都清晰可見。如果是透過閃燈去拍攝某一個主體,但背景並無光源,此時會形成前景很清晰,但背景全黑的模式,這也是一種壓光的應用模式。
► 以前常聽到「曇花一現」的成語,但一直都不知道曇花長什麼樣子,沒想到自宅家中就有種植曇花,曇花只在半夜時開花,一到早上花苞又封閉起來,我選了一天晚上拍下了曇花的影像。
種植曇花的位置有些雜亂,剛巧在電線跟與路燈的下方。利用閃燈的技巧,去降低背景曝光度的方式,被稱為「壓光」。開花地點的光源算充足,但我利用閃光燈的方式,讓曇花本體的曝光充足,相對的背景的曝光不足,因此呈現出另一種特寫的風貌。利用壓光方式,可以去掉背景的雜亂,又能凸顯主體的內容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炫光是在逆光或測光下,面對光源拍攝時,容易產生的一種光斑現象。光斑的成形,主要是光線在鏡頭的鏡片組中反射,導致的一種特殊的斑點。現在的鏡頭都會加上鍍膜的技術,來減少光斑的產生。但當面向強大光源時,光斑現象仍無法避免,有時候善用光斑的特性,可以讓照片帶來一些故事性。但若要預防光斑的產生,則應注意在拍攝時跟光源的角度差,同時加上遮光罩減少光線的散射影響。
◄ 莫高窟位於肅省敦煌市東南方的鳴沙山崖壁上,它與山西雲崗石窟、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「三大石窟」。從西元366年開始有了第一個佛窟之後,便陸續出現了其他石窟,一直到元朝才結束,目前現存的一共有735個石窟。1990年時,在這邊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密室(目前編號17),裡面有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的文物,而這些發現到後來衍生成為「敦煌學」。
參訪莫高窟之前,得先將包裹寄放在外面,而整個參觀區都嚴禁攝影跟拍照。不過在參訪區外的地方,遊客可以隔著柵欄拍攝。我在參訪區外來回走了四趟,一直在尋找比較好的拍攝角度,其中一個角度就是側面的這個位置。很可惜在我參觀的隔天剛好有個敦煌學的典禮要舉行,因此畫面下方的是典禮所要使用的道具。前方的這個九層樓高33公尺,裡面隱藏著第96窟,這洞窟有一座彌勒佛像,高35.6公尺,是由石胎泥塑彩繪所建造而成的。我拍攝的時候太陽剛好在正上方,強烈的陽光在塔樓前方,形成一道炫目的光斑,看起來真的相當的壯麗。Nikon D70 & AF-S 18-70mm Nikkor f/3.5-4.5G ED
所謂的高調光,是利用光源去營造一種色彩明度高,影像清晰、柔和,且乾淨的感覺。在自然光的狀態下,可以利用測光方式得出曝光數值,以及拍攝角度,來增加被攝主體的亮度,而形成淺色調的影像。一般我們常聽到的日系攝影風格,其所指的就是包含高調光攝影的一種風格。
► 假日時我們常會帶小朋友外出走走,偶爾小朋友也會陪我們到咖啡館喝杯咖啡,度過一個悠閒的午後時光。這天上午Zoe活動量比較大,下午陪我們到咖啡館喝咖啡時,已經體力不支,在沙發椅上打起盹來。
我將光圈設為F4,並採用重點測光的方式,同時將EV值增加2/3,嘗試拍下高調光的照片。儘管主體的光度增加,但細節並未因此而過曝。從畫面中可以看出小朋友的皮膚細緻又光滑,利用這個方式,更能表現肌膚吹彈可破的樣貌。Fujifilm FinePix X100
跟高調光相反的,低調光的應用,是盡可能掌握暗處的細節,只維持某幾個區塊有光的狀態。相對於高調光來說,高調光有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受,而低調光卻有神祕的氛圍與質感。不論高調光或低調光,都能讓畫面本身帶有情緒與故事性。
◄ 這一回已經是第三趟到清水寺參拜,來了京都四趟,清水寺一直是我很喜愛的景點,而且每每都可在這邊拍下我自己很喜歡的照片。
清水寺的主殿跟外面的廣場有著很大的光線反差,進入主殿參拜的人不少,我想嘗試拍攝主殿內祈願的畫面,因此我試著找出較佳的拍攝位置。為了不影響到他人,我發現主殿右側的位置,可以看到大門跟祈願的人們,於是我在這邊稍微等待了一下,尋找適合的拍攝主題。
過沒多久人潮漸漸散去,此時剩下一對母女,畫面中的女兒很虔誠的在祈願。於是我利用長焦段,以及點測光的模式,拍下了這張照片。這張照片最重要的是在曝光值的選擇上,我盡可能保留暗部細節,同時讓亮部不致於過曝。這一類保留大量暗部細節的構圖方式,也稱為低調光模式,利用低調光可以讓畫面較有故事性與神祕感。Nikon D700 & AF-S NIKKOR 24-70mm f/2.8G 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