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掌握基礎攝影的三大要素

3.2 構圖的美感

3.2.1 構圖概念

清朝時期的學者劉熙載在《藝概•文概》裡曾說:「起、承、轉、合四字,起者,起下也,連合亦起在內;合者,合上也,連起亦在內;中間用承用轉、皆顧兼趣合也。」而同一個時期,清代的金聖歎在《西廂記讀法》也提到:「有此許多起承轉合,便令題目透出文字。」

起承轉合,是文章寫作的一種結構方法,簡單來說就是說故事的方式,以及故事內容本身安排的方法。但時至今日,起承轉合的慣用方式,也被喻意為呆板不知變通的成語。

◄ 這一幕是我對於嵐山整體印象的概括,我從畫面遠方的小徑,一路走到渡月橋上,在感受嵐山的山水之後,在渡月橋上拍下了這張照片。雖然說嵐山的商店街,帶給我一種溫暖而熱鬧的感覺,但這邊則是有如潑墨山水畫一般,給了我更多的層次與感受。
近日看李達翰所著的「一山走過又一山」感觸很多,雖然書裡提到的都是李安拍電影的種種故事,但我都會聯想到攝影這一件事。我認為攝影所表現的,不單單只是技巧與光影。它涵蓋的包含了攝影者本身的觀察、生活、感受與體驗,應該說有很多非關攝影的因素,一直與攝影這件事有所關連。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,不同的人在站同一個場景,所拍出來的作品,就是不一樣。所以我一直認為,想要讓自己更進一步,除了要不斷的學習之外,敞開心胸吸收各種的文化,豐富自己的生活,也是很重要的一部份。畫面裡這個場景,對我來說有很多隱性的層次。山水之間的分隔,就有了八層的階段,而整體的色調刻意維持在拍攝環境當下的樣子。這畫面的反差大,利用矩陣測光時,很容易因為上方的天空與下方水面的反射,讓測光元件誤判,使的曝光不足。而最重要的小徑,會因為細節不夠而被忽略。我刻意將我想要表達的主題隱藏起來,讓有興趣的人去發現這些隱匿在山水中的細節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攝影中的構圖,就如同文章寫作的結構方法。攝影裡所提到的構圖,其實是源自於西洋繪畫的構圖。在文藝復興的時期,從達文西開始了「構圖法則」的應用。西洋繪圖對於構圖的應用,大多著重於點、線、面,以及透視……等的應用來發展。反觀中國繪畫對於構圖的說法,到着重於意念的展現,以及整體的布局。」

唐朝的王維擅長以詩入畫,而蘇軾在讀了王維的五言絕句:「藍田白石出,玉川紅葉稀,山路原無雨,空翠濕人衣。」曾感嘆說:「味王摩詰之詩,詩中有畫;觀王摩詰之畫,畫中有詩。」。王維不但是著名的詩人,還善於人物、山水畫,更被後人稱為「南宗畫派之祖」。他所提到的國畫概念,就在於透過筆劃所產生的形象,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意念。而這形象也許看似紊亂,但畫乃心印可說是中國山水畫裡的最高境界。

► 在Milford Sound有兩間公司提供了峽灣巡遊的服務,一間是Discovery Milford Sound,另一間則是Real Journeys。我們這一趟的租車度假遊附贈了Discovery Milford Sound的船票,其實一整天裡不同的時段,船公司的定價是不太一樣的,所以出發之前不妨先參考一下網站上的時刻表跟票價,不過較便宜的時段很可能會遇上旅行團的遊客。
來訪的前一天,峽灣這邊下過了一整的雨,也因為有這場雨,我們到訪的這天到處都是臨時成形的瀑布。由於出現了臨時的瀑布,遊艇的行程就包含了瀑布的親密接觸活動,遊艇會靠近瀑布還會開個小玩笑,讓站在頂樓的遊客享受一下瀑布的洗禮。我在遊艇準備靠近瀑布之前拍下了這張照片,我很喜歡這種有濃厚山水意境的畫面,在電影阿凡達沒有推出之前,很難表達這樣的感覺,現在則可以譬喻說,就像是進入了阿凡達裡的世界一般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說回攝影裡的構圖,我對於構圖的認知與理解,比較傾向於結合了中西洋繪畫的概論,加上我對於文學結構的理解。構圖可以說是一種基本的結構法則,但凡事都以這個結構法則來思考的話,又會陷入前述所說的「起承轉合」一般,反而成了更進一步的絆腳石。

但我一直覺得攝影的構圖就如同學習書法一般,書法的練習通常都由臨摹開始,藉由模仿前人書法大家的筆帖,然後再慢慢融合成自我的風格。所以練習書法,常會聽到由楷入行,再由行入草,構圖就似書法的楷書一般,因此這可說是攝影的基礎。

◄ 搭乘嵐山觀光小火車時,火車在保津川上的這個景點短暫停留,我從火車上拍攝下這張照片。當我注意到下方保津川旁有人在釣魚時,心裡有種特殊的感受。這感受很難具體的形容,但就好像柳宗元與王士禎的詩一般,雖然場景不太相同,但意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

江雪  柳宗元
千山鳥飛絕
萬徑人蹤滅
孤舟蓑笠翁
獨釣寒江雪
秋江獨釣圖  王士禎
一蓑一笠一扁舟
一丈絲綸一寸釣
一曲高歌一樽酒
一人獨釣一江秋

使用定焦鏡在這種場景上相當便利,基本上不用管焦段,只需要快速構圖就好。火車停留時間不長,在觀察到特殊的人物或景致之後,就得快速構圖拍攝。我按下快門時火車已經開始啟動了,我盡可能讓釣竿形成一個橫切面,將人物部分的畫面橫切為三分之一的比例。我自己很喜歡這張照片,不管三分之一的前景,或三分之二的背景,都能帶給我詩裡的意境。以前背誦了這麼多的古詩詞,也真的要經過歲月的洗禮跟環境的啟發,才能跟古人交談啊!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所以我認為想要藉由攝影表達自己的意念,就應該先熟悉基礎構圖的概念,從這作為原點,再向外延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。而撇開攝影的基本理論以及專業的技巧不說,我一直認為攝影很忠實的呈現了每個人眼中或心中的世界。不論有無進行構圖的思考,皆是如此。

► 初抵Milford Sound的時候,與我心中的想像有一點點的落差,並不是說這裡不漂亮,而是我在來之前看到的照片真的是太美了,所以讓我自己產生了很多的幻想,結果到了現場之後幻想跟真實的場景對應不太起來,其實現場的很美,只是跟我想像中的場景不同,所以讓我有點失落的感覺。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Milford Sound的照片,倒是一點落差都沒有了。
由於前一天剛下過雨,所以這一天在峽灣的兩岸到處都是臨時產生的瀑布,配合一點點煙霧迷濛的場景,更顯得壯觀與神祕。我搭乘的Milford Sound Red Boat Cruises,船長都會刻意將船駛近瀑布,好讓遊客可以觀察到瀑布的美景。我在不同的瀑布拍了很多的照片,在拍照時我利用兩種不同的鏡頭來記錄,一個是最常使用的18-200mm,另一個則是這張照片所使用的105mm。我在構圖的思維上,看到瀑布的一瞬間我聯想到許多潑墨山水畫的景象,國畫中講求的是氣韻生動,而我自己也比較偏向這方面的思維。
明代王世貞在「藝苑卮言」說過:「人物以形模為先,氣韻超乎其表;山水以氣韻為主,形寓乎其中,乃為合作。若形似無生氣,神似至脫格,則病也。」雖然是繪畫上的重點,但也可以稍加改變套用在攝影方面。而至於我自己拍照的想法,有點類似元代倪雲林所說的:「僕之所謂畫者,不過逸筆草,不求形似,聊以自娛耳」。在構圖上我盡可能讓畫面有三層的元素,前景的青苔、中景為主體的瀑布煙嵐,以及背景一小塊的山岩。通常會以慢快門來表現瀑布流幕的景色,而我想表現的則是某一時刻的當下。Nikon D30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但藉由構圖來訓練影像說故事的方式,進而形成個人的風格,如實呈獻出我們想要表達的,正是我想跟讀者分享的,我在攝影裡所看到的世界。有關構圖的細部論述與模式,將會於下一章裡進行說明。

3.2.2 元素組成

前述提到的構圖,是將物品在空間的安排、遠近、大小、明暗、色彩、動向……等,組成了系統化、具有美感的概念方法。而在攝影的過程中,我在思考與構思的階段,都會習慣從元素的切割、組成,以及應用來做為構圖的出發點。

對於一個攝影主題而言,我們可以快速的區分出景跟物,而隨著空間的分割,又可以約略的分為前景、中景、後景等元素。除了具象的形體可以快速區分之外,光線的投射、反射、陰影也都可視為不同的元素。

◄ 這一段路是位在武陵農場的茶園跟觀魚台之間,在個季節裡是梅花與櫻花盛開的時候,聽農場內的義工說,上週這裡下雪,所以花朵們因為寒害而減少許多。我剛來時還覺得奇怪,心想說這裡的花怎麼都開的那麼醜,原來是因為寒害的關係。
這是我勘查地形後最喜歡的一段路,一開始行經這裡,我就對於起伏的路面很感興趣,因為地形起伏的關係,感覺很像緞帶般的堆疊。在第二天我特別尋找這個路段,然後利用長焦段壓縮整個場景,拍下了這幅照片。有關鏡頭焦段的選擇很有趣,當我的眼睛在看時,我很自然的就聚焦在路面起伏重疊的部分,但透過鏡頭時卻得利用框框來去掉不必要的東西,好保留下我真正想讓別人知道「我在看什麼」。
畫面裡的那個陌生人是我刻意安排在那個位置上的,剛開始我在定點拍攝時,她還在我後方。後來我決定等她走到路面的底端,才拍下這張照片。這一等就等了快十分鐘。我覺得有了人的因素後,更能去凸顯我對於這段路的感覺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► 要前往武陵時經過了合歡山,原本擔心因為寒流來襲,合歡山上會下雪。幸好起程的當天氣溫轉暖,因此不用擔心交通的問題。上一回經過這裡,已經是四年前的往事。舊地重遊,這一次特地在這邊停留,拍了些照片。
這天的天氣很好,天空呈現漂亮的湛藍色。這次出門我沒帶到10-20mm的廣角鏡頭,因此只用18-200mm以及24mm拍下了這個畫面。我將光圈調整到f11,然後只選擇左側的三個小山丘納入構圖的範圍裡。提到畫面中元素的組合,三個小山丘的本身是主體的元素,而其下方的山路將山丘下方的區塊,切割為另一個元素。而後方雲霧瀰漫的山巒,是一階的背景,而湛藍的天空是第二階的背景。利用層疊元素的搭配,一方面可以展現景深,二來也會讓畫面的本身具有層次感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而拍攝主題的當下,可以藉由這些元素的相互搭配,去選出主體、襯托物、背景等,在搭配對焦點的選擇,以及景深的應用,即可呈現我們當下,所看到或感受到的世界。因此對於各種元素的組合應用,一直是我構圖上最常使用的模式。

  1. 上一節:3.1 對焦的清晰
  2. 下一節:3.2.3 圖片內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