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观察与构思

6.1.5 运用联想力

在第三章「图片的内涵」里,曾提到「完形理论」。这个理论源自于Gestalt therapy,这是心理学方面重要的流派之一。而这一个理论框架除了在心理学上的应用外,也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里,摄影就是其中之一。

完形理论的主张在于「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」,看起来或许是相当的深奥难解,但举个例子来说,缩时摄影的拍摄成果,是以影片来呈现的。对于不了解缩时摄影的人,会以为那是录像而成的画面。但实际上那是拍摄多张的照片,透过多张照片组成而成影片。而其实就算不是缩时摄影,光是影片本身也都是由多个分隔画面所组成。

◄ Portarlington在Bellarine Peninsula的西北边,从Geelong开车前往,大约只需要半小时的车程即可抵达。在这个澳洲东南边的半岛上,有好几间酒庄。我先参观了Bellarine Estate,浅尝了一下当地的鲜啤酒与红酒,接着又转往Kilgour Estate Winery品尝红酒与下午茶。
因为这个区域的酒庄最晚只开到五点,在离开酒庄后便在Bellarine半岛上面开车游览。我们在Portarlington稍微停留,看了一会夕阳西下的情景。当地的海风很强,加上是冬季很难撑太久,不过短暂的停留还是拍下几张自己很喜欢的照片。
在网页上看到每年在Portarlington Pier会聚集许多人,参加一年一度的Mussel Festival,很可惜我来的时候是冬季,码头边没看到什么游客,只有海鸥不畏寒风依然快乐的在空中遨翔。我们到达时太阳正准备落到海中,此时刚好有云层挡住阳光,光线从云雾中照射出来,非常漂亮,因为错位的关系,光线就好像是被路灯所点亮一样。
于是我从逆光的角度简单的构图,拍下了这张照片。我另外有针对光线与云层为主题,拍下了另一种构图模式的照片,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分享出来的这一张角度要好一些,所以简单改变一下构图的区间,带给我们的感受就不太相同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
相同的东西,不同的解读

当我们观看了缩时摄影的影片时,是对于影片所呈现的情结,已经加上了个人的经验与大脑的运作。或许这个例子还不足以清晰表明「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」,但如果以英文字母来说,CAT三个单字组成了「猫」,ACT却组成了「作为」,这例子应该就可以让大家了解完形理论的主张。

同样的概念很适合应用在摄影里,当我们拍摄了一幅照片,画面里有山、有水、有明月。也许我们拍摄的当下有感受到自然壮阔的意识,但观看者也许有不同的人生经验,或是在观看时有不同的情绪,这就会产生解读上的不同。


► 奥克兰动物园里有许多亲子游乐设施,其中这一座类似恐龙蛋的溜滑梯,是专门为小朋友所设计的。不知道为什么,当我看到这座溜滑梯时,总会联想到哆啦A梦(小叮当)片头所出现的那个「ガリバートンネル(格列佛隧道)」。
我从坡道旁的小径经过这座溜滑梯时,刚好看到一位小朋友站在入口前犹豫不决。我在这边看着他大约将近三分钟,但他就是一直待在洞口不敢向前跨出一步。我觉得这个对比的画面很有趣,因此分别拍下两张照片,一张是利用长焦段,以小朋友作为构图的中心,而另一张就是这个画面。
我试着让整个场景都能塞进画面里,好凸显这个有趣的对比。面对未知的事物,其实我们都跟小朋友一样,总会思考迟疑,也总心怀恐惧与期待,这画面的延伸就像是我面对这趟未知的旅途一般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显性跟隐性的联想

我一直都抱持着万物皆有关连的态度,因此我在观察时,都会去试着找出某些物品的关连性。一来透过关连性可以让我们找出适合表现的方式与主题,二来也能增加照片本身的故事性,埋下伏笔,等待有缘人来探索。而我自己在欣赏别人的作品时,也都会利用这个方式,去寻找作品里的伏笔或意念。

联想力的运用有显性跟隐性两种,所谓的显性是多数人共同认知下所能体会的,例如透过错位摄影,画面中的主角拖着远方的太阳,或是路灯刚好在太阳光的位置,都能让观看者有直接的意会。隐性的部分,是只有类似经验的人,才能够领略我们所要表达的含意。例如没看过漫画哆啦A梦,就无法有格列佛隧道的联想。

◄ 这张照片的联想是一种对比,如果要给这张照片一个名字的话,应该就是「当BURBERRY遇上Toilets」。
我们很难把一个品牌跟公厕进行连结,但从这个角度刚好公厕的招牌,就迭在BURBERRY的广告前面,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。如果换了不一样的角度,就不会发现到这样的趣味性,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这种对比性的联想。Nikon D70 & AF-S 18-70mm Nikkor f/3.5-4.5G ED

提供足够的信息

当我们的作品想利用联想力来表达某些情绪或意念,就必须考虑显性与隐性的应用,同时联想的信息也应考虑有否给予观看者足够的信息去理解。若画面没有足够的信息,可以透过作品的介绍来辅助,否则可能会产生曲高和寡的现象。

近日李安的作品「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」,可以作为隐性跟显性应用的说明。在显性的部份,电影说了两个故事,一个故事用演的,一个故事用说的。但实际上有第三个故事,却是需要观影人去想的。

对于这三个故事有兴趣的人,可以看看「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Pi的三个故事(简体)」或是「惊悚!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-第二个故事-骇人(繁体)」。

  1. 上一节:6.1.4 培养第六感
  2. 下一节:6.1.6 习惯养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