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接觸相機時,最常聽到的名詞與規格,應該就是鏡頭的焦距了。鏡頭在焦距的可變與否,又可分為定焦,或者是變焦兩種。所謂的定焦鏡,是指其焦段是固定的,無法變動。而變焦鏡則是在拍攝時,可以任意變動鏡頭的焦段,在攝影者位置不變的狀態下,可以迅速進行不同視角的構圖。
在消費級的數位相機中,變焦鏡的功能又有分為光學變焦跟數位變焦。光學變焦是原本鏡頭不同鏡片組在距離變動下,其可以產生焦距不同的變化能力。而數位變焦是透過相機本身的運算功能,從光學變焦的結果,再另外進行演算得出的。因此數位變焦的畫質會比光學變焦來的差。
◄ 京都這裡的晴明神社是安倍晴明的住所,在大阪還有他的出生地,是另一間晴明神社。安倍晴明公是平安時期朝廷的陰陽師,官拜四品,精通陰陽五行、天文曆法與占卜除妖等法術。在這一個朝代充滿了許多神話,人與妖魔鬼怪共存,也因此有了類似祭司角色的陰陽師的職位。這感覺有點像是我們的聊齋故事,而安倍晴明公又有點像是埃及的祭司、或是我們道教的張天師。而我們可以從日本漫畫裡看到這一串歷史文化的影響力,像我學生時期很喜歡的「三隻眼」、「鬼神童子」、「幽遊白書」、「魔法陣都市」……基本上都跟這一段歷史文化有很深的淵源。
安倍晴明的出身,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。而傳說他的媽媽並不是人類而是一隻狐,因為要報恩所以嫁給他爸爸,之後因為不小心被晴明看到她的本身,後來就離開他們父子倆。因為母親會法術,所以安倍晴明從小就有特異功能。總之類似的傳說很多,跟梅林的故事一樣,都非常的神秘。
晴明神社的所在地被一條小馬路分割成兩個區塊,後方這一區塊是神社的主要建築區。我到這邊時接近中午時刻,陽光從斜上方照耀下來相當刺眼。我選擇廣角鏡頭將整個神社的門戶容納進來,我刻意將畫面偏左方,讓中間的入口出現延伸的線條感,同時也保留上方的電線,凸顯它位在都會區裡的對比元素。在這張照片裡可以發現左方的圍牆有變形的狀況,廣角鏡頭在拍攝這題材時,都得面臨變形的問題。
Nikon D70 & Sigma 10-20mm F4-5.6 EX DC HSM
而有關鏡頭的焦距,大致上可以分為廣角、標準、望遠這三種。這種分法與通稱都是建立在135相機的等值焦距上。所謂的135相機,是源自於底片的規格,所以也有稱為35mm的相機,因為135的底片,其寬度是35mm。在數位相機裡,其感光元件的大小若與135底片(24×36mm)相符時,我們稱這為全片幅相機。而鏡頭的焦距,是以135相機的等值焦距來標示的。
最接近人眼視角的焦段,是50mm的鏡頭,其視角約為45度。因此通常都將50mm的鏡頭稱做標準鏡。而小於50mm的鏡頭,視為廣角鏡。大於50mm的鏡頭則稱為望遠鏡。也有將35mm到70mm的焦距稱為標準鏡頭的說法,但這都只是一個概略的區分方法。而鏡頭的焦距,其所指的其實是鏡頭所涵蓋視野角度的寬或窄。
► 維族的歌舞劇表演並沒有對白,只有肢體的舞蹈動作以及樂師的演奏。歌舞劇裡最為經典的,是這些表演的舞者們,不論男女,都有著豐富的表情,以及精湛的舞蹈動作。所以就算沒有對白,觀眾們也能從這些動作與表情,了解到歌舞劇所要傳達的故事情節。
維吾爾民族的輪廓很深,看起來都很像是外國人。我在欣賞演出時,發現到這些精彩的神情,於是趕緊用相機記錄下來。我很喜歡表演者豐富的表情,以及曼妙的肢體動作。要記錄下這片段的神情,需要等待跟預備,大光圈的鏡頭在這種時刻裡,可以幫助我們補抓到那剎那的光景。
50mm的定焦鏡因其視角接近人眼,因此也被稱為標準鏡頭。但鏡頭接到APS-C片幅的機身時,需加上轉換倍數。在Nikon的系統需乘以1.5,因此50mm在D70上使用,就成了75mm的焦距了。不過50mm到85mm之間,都很適合人物的拍攝,拍攝前了解鏡頭焦段與可應用的範圍,可以讓我們在構圖上更為便利。Nikon D70 & Nikkor 50mm F1.4D AF
▲ 鏡頭焦段與視角的關係圖。廣角鏡頭的視角較寬,望遠鏡頭的視角較窄。
以常見的鏡頭銷售焦段來看,20mm、24mm、28mm、35mm都可算是廣角鏡頭。85mm、105mm、200mm、400mm、600mm……等,可稱之為望遠鏡頭。前面提到,這個定義都是基於135相機所對應的焦距而來。
在數位單眼相機的部份,全片幅的機種是近幾年才發佈,著名的全片幅機種有Canon 5D、Nikon D3、Nikon D700、Leica M9,而近日Nikon也發佈了D4與D800。除全片幅數位相機之外,較常見的感光元件都是APS-C的片幅,其大小約為全片幅的一半。
因此原本基於135相機的焦段,感光元件採用APS-C尺寸的相機,就需要乘一個倍數來轉換鏡頭的焦距,常見的倍數比為1:1.5(Nikon數位單眼)或1:1.6(Canon數位單眼)兩種。
簡單的說,一個在135相機其焦距為35mm的小廣角鏡頭,裝在APS-C片幅的相機上,其焦距將會變成為53-56mm之間,這是因為要乘以一個倍率差的關係。
另外在鏡頭焦距上,也許還會聽過微距鏡頭的這個名詞。微距鏡頭本身的特性在於其拍攝的距離短,且被攝物可以有1:1的放大倍率。這是指其投射在感光元件或底片上的大小,跟真實物品一樣大。單眼相機想要有擁有近攝功能,或1:1的倍率,就必須搭配微距鏡頭。但消費級的數位相機,因其感光元件小,搭配其鏡頭的組成,只要開啟小花模式(Macro),就能輕易達到一樣的目的,但畫質就無法跟單眼相機相比。
◄ 要離開The Spencer on Byron Hotel的當天,清晨下起了大雨,我從陽台上遙望天空之塔,看著灰濛濛的景象,昨日明亮的白雲藍天今晨已不復見。我使用300端的焦段,拍下了遠方的天空之塔。我很喜歡這一張照片,因為它有點類似中國的潑墨山水畫,儘管色彩灰暗也不飽和,但卻有著另一股意境。
300mm的鏡頭,會讓畫面中的各種元素壓縮,感覺就像在同一個焦平面上。而這也會讓遠近的距離跟空間感失效,因此透過長焦段來拍攝,應該特別注意長焦段視角所造成的現象。
Nikon F75 & Nikkor 70-300mm f/4-5.6G & Fujifilm Fujicolor Superia X-TRA 400
有關攝影相關的專有名詞,其項目非常廣泛,且每一個項目都可以深入探討,並進行更多的論述,我只選擇常用的概念,並試圖用較簡易的說明方式,讓讀者可以迅速理解,並可以順利組織其彼此之間的關連性。
而接下來的章節,將會不時的看到本章所提到的攝影專有名詞,並且會從照片的實例分享,了解這些理論與概念,會如何應用在不同的攝影場景上。隨著後續所提到相機的操作,以及構圖的說明,讀者慢慢的便能將這些敘述與說明,融會貫通成一個基礎的攝影概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