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基礎術語的介紹

1.2 景深

影響景深的因素

景深是指畫面中(對焦平面),能夠清晰表達出物體或成像的距離。景深的深與淺,通常是由鏡頭的光圈與焦距,以及被攝物體的遠近來決定的。一般來說:光圈越大,景深越淺;焦距越長、景深越淺;與被攝物的距離越近,景深也越淺。

以上三點,是製造出淺景深的三個口訣。但感光元件/底片的大小,也會影響景深。通常感光元件越大,景深也就越淺。

▲ 與被攝主體相同的距離,且鏡頭焦距相同的條件之下,光圈值越大,景深越淺。相反地,光圈值越小,景深就越深。

▲ 與被攝主體相同的距離,望遠鏡頭的景深較淺,廣角鏡頭的景深較深。

▲ 相同的光圈與焦距的條件下,跟被攝主體的距離越近,景深越淺。跟被攝主體的距離越遠,景深越深。


▲ 地主神社就在清水寺裡,這個神社可說是清水寺裡最熱鬧的景點,因為年輕人們總會到這裡來祈求良緣,同時這裡也販賣了許多跟情感有關的周邊商品。地主神社除了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之外,還有自己的Blog,經營的手法真的是相當的現代化哩!
我很喜歡清水寺裡的地主神社,在這裡駐足一會,就可以看到來來去去的遊客,虔誠的在祈願。地主神社主管男女姻緣,因此來這邊參拜的除了遊客之外,最多的就是希望能有好姻緣的信徒,由於這裡祈願的主題實在太多,所以這一回到這邊時,我就專心觀察來祈願的人們。
我看到有人在祈願時,就在思考從哪個角度可以拍下我想要的照片。這角度有點逆光,陽光是從左前方照射過來,我看到這位小姐手上拿著優佳雅的購物紙袋,我很喜歡這畫面的感覺,於是避開直射的陽光,拍下了這張照片。

▲ 來這邊祈求良緣的女生很多,我在邊邊等待了一下,準備拍下她們祈願的畫面。原本是希望能讓「緣」這個字完整的呈現出來,不過按下快門的瞬間,剛好被手臂遮住了一點,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。
在使用長焦段跟大光圈的條件下,可以發現景深變得較淺。透過淺景深可以凸顯我們所想表達的主題,例如左圖的主題是祈福,女主角專注的神情跟姿勢,成了畫面中最顯眼的主題。而右圖的淺景深應用,則是將主角投射在後方「緣」字的燈籠上。兩張照片拍攝的人物與場景相同,但用不同的景深跟構圖來搭配表現,可以呈現不太一樣的故事與風情。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
▲ 千本鳥居是伏見稲荷大社的著名景點,在最前方的千本鳥居這一小段路上,擠滿了拍照留念的遊客,我想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後面還有一整座山,通通都是鳥居哩!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在內,因為光是在前面這裡,為了等人潮散去,我就花了整整十五分鐘在等待哩!
鳥居的正前方與背面最大的差異,就在於背面會列出捐贈單位的名稱與日期。我比較喜歡拍攝有字的這一面,一方面可以讓焦點沿著文字來移動,另一方面整體的空間感也比較具體。在一整排的鳥居裡,照明並不充足,使用手持拍攝時,測光、光圈跟焦點的搭配,需要特別注意。當然使用腳架可以解決許多問題,不過遊客多的時候,就不太方便。這裡我選擇的構圖方式很傳統,我只是想表達出鳥居的空間感而已。
左圖的光圈為F2.8,右圖的光圈則是F4.5,拍攝這一類的照片,使用左圖的淺景深模式,對焦平面之前的場景都模糊了。而右圖將光圈縮小一點之後,整個照片場景裡鳥居的文字都能清晰的顯露。因此對於長景深或淺景深的選擇,應該要視想表現的主題,跟構圖一起搭配利用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
小結

多數的人,剛接觸攝影時,都會迷戀於淺景深的應用。這在於淺景深所表達的,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樣貌不太相同。但景深的控制,是對應於拍攝主題所想表現的重點。例如風景照通常會採長景深來表現,而人物照會採淺景深來表現。因此景深的應用,可說是影響一張照片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  1. 上一節:1.1 光圈、快門,與感光度
  2. 下一節:1.3 測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