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 進階攝影

8.5 找出自己的興趣與風格

攝影所涵蓋的領域非常的廣泛,在「簡單構圖與基礎攝影」文內所分享的內容,較集中在基礎的領域,但也只探討了其中的一部分。在之前分別討論了相機的基本功能、應用時機與方式。而後討論了構圖方式,美學與視覺表現的一些涵養,接著介紹了簡單的數位後製方式。

◄ 進階攝影涵蓋的領域很廣,而我仍不斷的在摸索與學習。對我來說,在技巧的精進上,我希望以能拍攝出我想要的畫面為前提,而在觀察與意念呈現上,我則希望能持續充實自己在文化上的涵養,讓拍攝出來的照片並不只是觀看者眼中一幅漂亮的作品。
穿越河西走廊要前往西寧時,便會看見祈連山山脈。有關祈連山我是從武俠小說裡得知的,雖然小時的地理課與歷史課都有談論到祈連山,但印象卻沒有小說裡面來的深,由此可見這些閒書對於地理歷史的養成,還真是功不可沒,儘管有些資訊往往是杜撰或是錯誤的。
一路上都是黃土綿延的景象,而遠方的山巒一眼望去並不高聳,但深刻的山溝層次,卻是稜角分明。我使用50mm的定焦鏡,從行進中的巴士上,拍下了這一幅景象。Nikon D70 & Nikkor 50mm F1.4D AF


未提及到的知識

然而仍有許多基礎的理論並未帶到,像是色域/色彩空間的概念(Lab、RGB、CMYK)、感光元件的技術(CMOS、CCD)、鏡頭解像力(MTF圖表,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)、圖檔與壓縮格式(Tiff、Jpeg、RAW)、對焦與成像原理。除此之外,在拍攝方面的工具與應用,也有許多沒有提及或深入討論,像是閃燈、反光板、黑卡、濾鏡、色片、棚燈……等等。這些理論概念跟實際應用,其實都可以視為是個人邁入進階攝影的一環。

► 接觸攝影有一段時間之後,除了技術的精進是一個目標之外,想要呈現什麼樣的畫面與故事,讓作品本身能與其他領域產生關連,例如當地的文化,這樣的想法成了我拍攝的主軸之一。
日本神社的拜殿,通常都會有一個鈴鐺,這鈴鐺高掛在拜殿的上方,同時還會垂下一條彩繩。記得我初次訪問日本時,看到每個參拜的人都要搖一下那個鈴鐺,心中一直感到疑惑,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到底代表什麼樣的意義。後來我才知道,原來搖鈴發出清脆的聲響,是為了要通知神明我們有話要說,有事相求。看來這鈴鐺就是神明的門鈴了。
我很少注意到拜殿上方鈴鐺的樣子,因為通常焦點都會擺在下方垂掛的彩繩,而多數的鈴鐺都小小的,加上垂掛在上方有時都在陰暗的角落,有時想看也看不太清楚。這一次在清水寺我特別注意鈴鐺的樣子,我發現它有點像是放大的鑼,由於樣式看起來跟我之前看到的不太一樣,我就隨手拍了下來。因為上方較為陰暗,因此我測光時是以鈴鐺為範圍,來取得曝光的數值。Nikon D70 & AF-S VR Micro-Nikkor 105mm f/2.8G IF-ED


熱忱是最重要的事

我認為要能對攝影持續保有熱忱,才能夠不斷的去探討研究,這個領域裡更進階的專業內容。而要能保有熱忱,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出自己的興趣與風格。一開始會接觸攝影,肯定是對攝影本身有興趣,然而投入了一段時間,若沒有產生成就感或是回饋,難免就會失去初始的熱忱。

我一路走來的歷程,一開始從隨性拍攝,然後開始學習基礎理論,並實際應用到生活裡。在這過程也試著去欣賞學習他人的作品,但最終能帶給我滿足的,仍是作品的呈現內容。我喜歡美的事物,對於壯闊優美的風景,或是可人的模特兒作品,我都有高度的興趣。

◄ 兩回探訪鴨川,都是騎著租來的自行車在河岸旁穿梭。河岸邊隨手拈來就是一幅景色,我對於去發現值得拍攝的景物,這個觀察的過程很感興趣,也因為這樣讓我對於攝影都保有一種熱忱,因為透過它,我會用更細膩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。Nikon D7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
從差異點發揮

但在持續拍攝的過程裡,我發現到自己能掌握的,以及我的視角觀點,與他人有著很大的差異點。於是我從這個差異點來加以發揮,一方面找出自己的風格,二來透過這個方式讓我維持高度的熱忱,我知道哪裡跟別人不一樣,我也知道我想表達的是什麼。

► 在大阪天保山的碼頭,可以看到大阪灣,而這裡也有船舶的交通可以前往對岸的環球影城。每一次在異地拍攝的過程,都會帶給我很多的樂趣。有些人旅遊的樂趣在於逛街、採購。而我的樂趣則是在接受文化的衝擊,以及將心中的感觸利用相機記錄下來。
而這樣的樂趣並不止於拍攝的過程,在事後我檢視瀏覽照片時,就仿佛再次回訪舊地,當下的感受與場景歷歷在目。因此照片成為我記憶的載體,記錄下我每一段的旅程。Nikon D70 & Sigma 10-20mm F4-5.6 EX DC HSM

提到所謂的差異點,最大的差異在於我把生活的某些文化、哲學、或想法,融入了我拍攝的理念裡。比方說,我會把寫作、書法、繪畫、或是武術裡所體驗到的概念,跟攝影的某些觀點產生一個連結,而我會利用這個連結來呈現我所看到的視野。所以我可以觀察到,如果拍攝一個場景時,我所想的、觀察到的、還有想表述的,自然而然會形成一種獨特的觀點。這個發現也成為我不斷持續去探索的一個方向,而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帶給我許多的樂趣。

◄ 京都塔就位於京都車站的正前方,它是京都的一個象徵與地標,當年在建照京都塔時,特別融合了佛教的元素,好讓京都塔能與京都地區的文化相互結合。我覺得從京都車站內往外眺望京都塔,別有一種風情。前景的鋼架結構,因為燈光設計的關係,本身就有多種的層次,在明暗分佈之間,充分顯現了幾何的美感。而背景的京都塔因為燈光夠明亮,所以在一片鋼架之中,還是可以充分的顯示出它的輪廓。這讓京都塔有如馬賽克拼畫一般,呈現了另一種朦朧的美感。
我發現並不是多數人都能用我這樣的角度,來看待眼前的場景。而這似乎成為我有空間去發展的風格,由於我認為多數的元素都會有關連,也因為這樣的想法,讓我能夠天馬行空的去解讀當下的環境,述說著屬於我自己的故事。Nikon D70 & Sigma 10-20mm F4-5.6 EX DC HSM


攝影的不同領域

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特別喜好跟擅長的領域,有的人熱愛設備,喜歡收集、研究各種攝影器材;有的人擅長捕捉人物的特點,對於燈光應用、人物互動、以及拍攝技巧非常純熟;有的人喜愛大自然,追求各種特殊的景致,也能透過技術拍出常人所看不到的風景;有些人喜愛生物或微距世界,他們的作品呈現了我們平日所無法接觸到(或忽略掉)的另一個世界。

►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攝影領域,我喜歡拍攝街道、建築、或是自然界的風景。但我不是一個特別勤奮的人,會因為某些天氣而去衝大景。我喜歡在生活的步調中,去記錄我所看到的畫面。
前往Milford Sound的路上,可以欣賞到許多類似電影魔戒般的場景。每一個路段,都讓人忍不住想停下來,拍照留念一番。在去程的路上,氣候較不穩定,因此可看到雲霧在山谷中快速的飄移。我保留了前方車子與道路在下方,這麼一來可以對比出山谷的大小,同時凸顯它的壯闊。Nikon D300 & AF-S VR Zoom-Nikkor 18-200mm f/3.5-5.6 G ED DX

不管是哪一種,只要能領略攝影這個領域帶給我們的愉悅、成就、以及滿足感,基本上我們就是攝影的同路人。近十年來因為工作跟個人興趣的關係,我有一些機會,造訪許多異國的都市。我是一個喜歡去體驗生活,跟記錄生活點滴的人,而剛好攝影這件事在上述的這個背景之下,帶給我很大的樂趣。


生活的記錄者

如果要我對於自己拍攝的作品,定義一個風格的話,我想我應該是個「生活的記錄者」。透過攝影,讓我去呈現了「我如何看世界的一個方法跟管道」。同樣的我在看其他人的作品時,也會以我的角度來觀察。對我來說它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,沒帶相機時我用眼睛跟我的心來看世界,有帶相機時我可以把我看到的跟別人分享,光是這樣我就覺得很棒了。

◄ 因為工作跟興趣的關係,有了些機會可以四處走走,而我也會把握這些機會,將一路的所見所聞,利用相機記錄下來。在出發前往關西的前兩週,我在「工頭堅的Blog」上面看到關於晴明神社的資訊,由於我對於他所拍的祈願繪馬很有感覺,所以我也將晴明神社排進了我的旅程中。
繪馬是日本古時候的信仰所演化而來,大約在奈良時期開始流傳下來。繪馬有大跟小,大的就像匾額,這比較少見。小的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,一開始繪馬只有畫馬,後來圖案越來越豐富,成為了一種文化。人們認為在繪馬上寫上自己的願望,掛在廟宇裡,神明就會保佑讓願望實現。基本上在台灣我們也有類似的文化,像是點光明燈、安太歲之類的。
一整列的繪馬排在一起本身就很漂亮,我在拍攝時心裡在想:「應該怎麼構圖才會拍出我想要的東西?」我的焦點是放在中間偏右的那顆五芒星上(這是晴明的標準記號),我使用Sigma 10-20mm的廣角鏡頭,光圈一樣縮到f8,然後用手持的方式拍下這張照片。Nikon D70 & Sigma 10-20mm F4-5.6 EX DC HSM


後記

在歷經兩年多的時間後,我終於順利完成了這本電子書的寫作。一開始我在mobile01上面發表了「My New Toy Nikon D700-攝影真的是一條不歸路」的文章,而之後陸續又發表了「Fuji X100 - 終於讓我等到你」跟「別了,我的D70&常用後製功能分享更新」共三篇文章。這三篇文章,以及之前的「攝影演講」,是這本電子書最原始架構的起點,而書名最終也選為「簡單構圖與基礎攝影」。

▲ 這本電子書寫作的過程非常漫長,大綱的結構是參考了以前演講的內容,所以很早就確認了。接著開始依大綱來篩選適合的照片,接著邊看照片,邊寫出該章節的文案。這之間完成了一部分就交由負責視覺設計的佳毅來包裝,而我除了文案寫作、照片挑選與處理外,還同時進行Xcode的開發與修改。這個App還做了一個官方的網站,是採用視差滾動的方式來設計的。整個創作的過程中,修修改改,已經變更了好幾個版本,而如今總算是告一段落了。


出版緣由

在上述三篇文章發表後,我在2011年11月底時,接到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邀約,邀請我出版實體的攝影書籍,也因為這個邀約,我才開始進行「簡單攝影與基本構圖」整本書的架構,同時利用工作之餘以及假日,開始了文章的寫作。原先我想出版的是攝影集,但出版社考量到市場上銷售的需求,建議我往工具書方面來寫作。所以最後我決定要寫基礎攝影的工具書,將我一路走來的心得跟讀者分享。

跟出版社的聯繫,持續進行了半年,期間約有三個月的時間,跟我聯繫的編輯,因個人的因素,請了長假,所以這段時間失去了聯繫。後來我完成了前五個章節的草稿,但也許內容的呈現方式或整體質量,不符合出版社的期待,最終出版社沒有回覆我最後一封mail,而我也決定要自行包裝成電子版,沒有再積極主動詢問出版社:「是否出了什麼樣的問題」?而失去雙方合作的機會。


誠摯的感謝

有了這個因緣,才讓我開始這一個工具書的創作。我的理念很簡單,就是想將自己的心得,利用一個系統化的方式,跟喜愛攝影的初學者分享。在這邊很感謝家人的包容,尤其是我的太太。我經常利用晚上下班,跟早上出門上班的空檔寫作。
我們家有兩個寶寶,分別是三歲跟一歲半,在我寫作的時候,就無暇分攤照顧小孩的責任,因為家人的包容,才讓這個電子書能順利完成。而接下來我終於可以有多一點時間,來陪伴小朋友。

另外也要謝謝我的朋友,願意授權個人的肖像權,讓我可以將人物的作品呈現出來。謝謝你們的支持,每每我想要放棄寫作時,都因為你們的支持,讓我不能輕言放棄。同時也感謝我的夥伴佳毅,沒有佳毅的設計與包裝,這個作品就無法以現在的樣貌來呈現。

最後非常感謝購買這本電子書的讀者,謝謝你們的支持,讓我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的攝影觀點與心得,也希望電子書裡的內容,能帶給大家一些正面的啟發。也許有一天,它有機會以紙本的方式來呈現。有機會把這些觀點與大家分享,是我的榮幸。

  1. 上一節:8.4 設定主題來練習
  2. 封底